氚同位素在黑河流域水循环研究中的应用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赵良菊 ; 阮云峰 ; 肖洪浪 ; 周茅先 ; 程国栋 |
刊名 | 第四纪研究
![]() |
出版日期 | 2014 |
期号 | 05页码:959-972 |
关键词 | 黑河流域 氚同位素 地下水补给源 地下水年龄 |
中文摘要 | 通过对黑河流域不同水体如降水、河水、深井(>80m)、浅井(<80m)及泉水的氚(T)含量的测定,结合文献资料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数据,对流域不同水体氚(T)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黑河流域浅层和深层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年龄及其更新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黑河上游、中游及下游河水T含量分别为50.0TU,33.3TU及20.9TU,呈逐渐降低趋势;上游和中游降水T含量变化也呈相似的规律,说明黑河流域河水来自黑河源区降水,且河水从上游到下游流动过程中与地下水进行转换。尤其是在临泽到正义峡段,河水的平均T含量为31.9TU,说明张掖和临泽灌溉抽提的地下水对河水有补给作用。2)黑河上游和中游山前平原的深层地下水T含量大于30.0TU,补给年龄小于50a;中游盆地及下游深层地下水T含量低于10.0TU,地下水年龄在50a以上,为次现代水,更新速度慢。3)黑河上游地下水和河道附近区域的浅层地下水的T含量高于30.0TU,补给年龄低于50a;远离河道浅层地下水T含量低于10.0TU,补给年龄大于50a。说明黑河源区降水是上游地下水的补给源,出山径流是黑河干流附近浅层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地下水补给年龄低于50a,更新期短;远离河道区域的浅层地下水T含量低于10.0TU,为次现代水,更新速度慢。本研究结果对合理科学地利用黑河流域水资源具有借鉴意义。 |
收录类别 | CSCD |
公开日期 | 2015-12-24 |
源URL | [http://ir.casnw.net/handle/362004/24444] ![]() |
专题 |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_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未分类)_期刊论文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赵良菊,阮云峰,肖洪浪,等. 氚同位素在黑河流域水循环研究中的应用[J]. 第四纪研究,2014(05):959-972. |
APA | 赵良菊,阮云峰,肖洪浪,周茅先,&程国栋.(2014).氚同位素在黑河流域水循环研究中的应用.第四纪研究(05),959-972. |
MLA | 赵良菊,et al."氚同位素在黑河流域水循环研究中的应用".第四纪研究 .05(2014):959-972.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