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流域矮嵩草草甸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特征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曹生奎 ; 陈克龙 ; 曹广超 ; 朱锦福 ; 芦宝良 ; 张涛 ; 王记明 |
刊名 | 生态学报
![]() |
出版日期 | 2014 |
期号 | 02页码:482-490 |
关键词 | 土壤有机碳密度 矮嵩草草甸 退化 青海湖流域 |
中文摘要 | 通过对青海湖流域不同退化程度矮嵩草草甸土壤容重和有机碳含量的测定,确定了其土壤有机碳密度。结果表明:不同退化程度下矮嵩草草甸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变化特征各有不同。从未退化-重度退化,0—100 cm土壤剖面平均有机碳含量分别为(25.17±4.73)g/kg,(17.51±3.06)g/kg,(20.79±1.30)g/kg和(14.53±1.20)g/kg,即未退化>中度退化>轻度退化>重度退化;0—20 cm土壤平均有机碳含量从(64.47±11.70)g/kg减少为(14.52±1.52)g/kg,减少了77.48%。土壤剖面有机碳密度变化趋势与其有机碳含量变化趋势一致。0—100 cm土壤剖面有机碳密度分别为(18.16±4.12)kg/m3,(14.24±3.52)kg/m3,(18.64±2.82)kg/m3和(13.27±2.28)kg/m3,即中度退化>未退化>轻度退化>重度退化;土壤有机碳集中分布在0—40 cm深度,从未退化到严重退化,该深度有机碳密度分别为(32.06±6.41)kg/m3,(25.10±4.20)kg/m3,(22.68±3.17)kg/m3和(17.10±2.77)kg/m3,比整个剖面有机碳密度高出76.53%,76.25%,21.68%和28.88%。不考虑其他因素,以空间尺度代替时间尺度,这一结果说明矮嵩草草甸的退化导致土壤逐渐释放有机碳,其作为储存碳的功能在减弱,必须加强对矮嵩草草甸生态系统的保护,以防止其碳库变为碳源。 |
收录类别 | CSCD |
公开日期 | 2015-12-24 |
源URL | [http://ir.casnw.net/handle/362004/24710] ![]() |
专题 |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_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未分类)_期刊论文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曹生奎,陈克龙,曹广超,等. 青海湖流域矮嵩草草甸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特征[J]. 生态学报,2014(02):482-490. |
APA | 曹生奎.,陈克龙.,曹广超.,朱锦福.,芦宝良.,...&王记明.(2014).青海湖流域矮嵩草草甸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特征.生态学报(02),482-490. |
MLA | 曹生奎,et al."青海湖流域矮嵩草草甸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特征".生态学报 .02(2014):482-490.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