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基性—超基性岩熔体结构对铜(镍)、金成矿作用的制约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袁万明; 莫宣学
刊名地质学报
出版日期2000
期号4页码:380
关键词基性 金成矿 熔体结构 杂岩 八面体 四面体结构 指示标志 氧逸度 造岩矿物 综合研究
通讯作者袁万明
中文摘要岩浆熔体结构与Cu、Au成矿作用有着密切联系,熔体结构特征可作为Cu、Au成矿的指示标志。本文基于72个不同类型基性—超基性杂岩样品的系统分析,探讨岩浆熔体结构与Cu-Au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认为基性—超基性杂岩熔体的NBO/T,NBO,M~(2+),FeO和MgO值愈高以及T,M~(3+),Fe_2O_3和CaO值愈低,则愈有利于Cu(Ni)矿化,反之则有利于Au矿化。基性—超基性熔体中的Cu离子主要占据八面体位置,而NBO/T,NBO和M~(2+)值愈高则八面体位置愈多,故有利于Cu的滞留富集,以致最终成矿。元素Au在基性—超基性熔体中主要以Au~+的形式存在,而Au~+主要与Fe...
公开日期2016-02-25
源URL[http://ir.ihep.ac.cn/handle/311005/221751]  
专题高能物理研究所_多学科研究中心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袁万明,莫宣学. 基性—超基性岩熔体结构对铜(镍)、金成矿作用的制约[J]. 地质学报,2000(4):380.
APA 袁万明,&莫宣学.(2000).基性—超基性岩熔体结构对铜(镍)、金成矿作用的制约.地质学报(4),380.
MLA 袁万明,et al."基性—超基性岩熔体结构对铜(镍)、金成矿作用的制约".地质学报 .4(2000):380.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高能物理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