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博士论文-J/ψ→BB衰变中的重子结构的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平荣刚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2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姜焕清
关键词J/ψ 重子 重子结构
学位专业理论物理
中文摘要本文首先综述了重子结构的夸克模型及其对重子谱的研究现状,在对比传统的重子谱及重子结构研究的实验手段一甲N及汀N散射实验后,论证了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上通过/J/ψ衰变研究重子结构的可行性及优越性,基于J/ψ到重子对衰变的同位旋单一性,我们提出研究重子结构及重子谱的一条传统方法之外的新途径。我们的主要工作; 包括:1.在微扰QCD框架内,利用重子结构的夸克模型,我们建立了通过J/ψ衰变研究重子结构的模型。这个模型的主要特点是:考虑J/ψ劝三胶子强衰变机制,末态重子结构及重子波函数的Loe此z收缩效应。2.通过对刀劝份坪,,N”(1440),夕”(1440)N”(1440)强衰变的分支比和角分布系数的计算,来研究核子及其激发态的三夸克结构模型对这些衰变道的分支比和角分布的影响。计算发现J/ψ-PN,NN这; 两个道的衰变宽度都比/劝份孙的大,即,(J/ψ-pN)=2(2.1-4.s)r(J/ψ-PP),r(J/ψ-NN)=(2.0~24.0)r(J/ψ-pp) 而它; 们的角分布系数口分别为:0.36士0.08,0.08士0.05。这个结果表明,不仅构成重子的三夸克的自旋结构及味结构,而且三夸克的动量分布波函数都对相应的强衰变道的分支比和角分布有明显的影响。也就是说,通过与实验对比这两个量的测量值,反过来能够抽取重子结构信息.3.我们研究了刀劝升y夕(y=A,20,曰一)衰变中的SU(3升味破; 缺效应。利用描述奇异重子结构的SU(6)基及,uds,基,我们对照计算了这两组基对J/ψ-yy的分支比和角分布的影响,结果发现,在S(6)基下给出J/ψ-YY的分支比与实验值偏差较大,考虑SU(3)一味破缺; 的uds基的结果与测量值比较接近,这说明,在J/ψ-YY的衰变中,明显地存在SU(3)一味破缺效应。4.我们把夸克对(q动产生模型推广到刀叻份邝B亏衰变机制中,并从(J/ψ-rpp)/(J/ψ-pp)的计算中抽取J/ψ能区的夸克对产生强度gI=15·4OGeV,并计算了J/ψ-rY(Y=A,E)的分支比,这为将来在BES上测量相应的衰变道提供理论参考。5.我们通过J/ψ-pN(1440),N N*衰变道,研究了N(1440); 的结构,在理论上,认定N(1440)的结构,它是三夸克第一径向激发; 态,还是具有胶子自由度的重子混杂态,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之一。; 在重子混杂态结构的图象下,我们计算了J/ψ-pN(1440),NN衰; 变的分支比和角分布,并与假定N“是核子的第一径向激发态的结果作; 为比较。计算结果发现。假定N”(1440)是一个纯的qqqg>结构时,; 这两个道的角分布系数几乎相等,均为0.45~0.73,而它们的分支比都比J/劝斗如的小。这个结果表明,在J/ψ-pN,N N衰变中,把N“(1440)作为混杂态时,给出的分支比要比把N“( 1440)作为三夸克的第一径向激发态时的分支比小得多,而且,角分布系数也存在明显的差别。此外,假定N”(1440)是qqq和qqqg组态的混合,研究了混合系数对衰变分支比和角分布的影响。这些结果可以作为将来在BES上认定N“(1440)结构的实验测量提供理论判据。
学科主题理论物理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6-02-25
源URL[http://ir.ihep.ac.cn/handle/311005/209632]  
专题高能物理研究所_理论物理室_学位论文和出站报告
高能物理研究所_实验物理中心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平荣刚. 博士论文-J/ψ→BB衰变中的重子结构的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2.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高能物理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