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论文-核子内五夸克成分的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魏方欣 |
学位类别 | 博士 |
答辩日期 | 2008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授予地点 | 北京 |
导师 | 邹冰松 |
关键词 | 五夸克组态 奇异不对称 单自旋不对称 NuTeV反常 |
学位专业 | 理论物理 |
中文摘要 | 核子结构是理解和研究强相互作用的重要领域。本文利用五夸克组分图像,结合NuTeV 反常和单自旋不对称的实验结果对 s-\bar{s}不对称和夸克轨道角动量等问题作了深入分析和探讨。; 质子自旋疑难表明传统的3夸克图像已不适于描述核子的复杂结构。考虑海夸克 Q\bar{Q}的贡献,最简单的图像是海夸克对与三个价夸克 $qqq$ 构成五夸克组分qqqQ\bar{Q}。在保证宇称为正的情况下,能量最低的五夸克组态为:\bar{Q} 处于基态,qqqQ 处于P态([31]_{X}[4]_{FS}[22]_{F}[22]_{S})。研究表明:质子中奇异组分uuds\bar{s} 能同时给出正的 \mu_{s}和负的G_{E}^{s},这与近年的实验结果相符合。与介子云图像比较,五夸克组分图像更接近核子内的物理实质吗?基于这一点,我们有必要对这一图像作深入研究,以考察它在更广泛应用中的有效性。; 核子内的 s-\bar{s}不对称是与奇异夸克的极化模式密切相关的重要问题,上世纪90年代理论和实验上多有探讨。近年来,作为 NuTeV反常的可能来源之一,奇异不对称问题又一次受到人们的关注。可以看到:质子的五夸克组分 uuds\bar{s} 很自然地给出 s-\bar{s}不对称(\bar{s} 处于基态,s 有 1/4 的几率处于P态)。本文我们利用五夸克模型得到了奇异海夸克的分布,结果显示五夸克成分中的奇异不对称最大可以解释反常中的 10%-20%。; 单自旋不对称的较大数值预示夸克轨道角动量不为零,这与五夸克组分模型给出的图像极为一致。利用 uudd\bar{d}; 成分,我们计算了电子核子(横极化)散射过程的单自旋不对称,结果与近年的实验结果相符。 |
学科主题 | 理论物理 |
语种 | 中文 |
公开日期 | 2016-02-25 |
源URL | [http://ir.ihep.ac.cn/handle/311005/210684] ![]() |
专题 | 高能物理研究所_理论物理室_学位论文和出站报告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魏方欣. 博士论文-核子内五夸克成分的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8.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高能物理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