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论文-CMS上通过H→γγ寻找Higgs的灵敏度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陶军全![]() |
学位类别 | 博士 |
答辩日期 | 2008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授予地点 | 北京 |
导师 | 陈国明 |
关键词 | CMS实验 光子重建和刻度 γ/π0鉴别 Higgs粒子寻找 灵敏度 |
学位专业 |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
中文摘要 | 本文当中,详细研究了LHC上CMS中光子重建的能量修正、刻度以及γ/π0的鉴别区分、通过H→γγ来寻找Higgs粒子的灵敏度。; 文中对光子重建能量的修正,是根据重建能量的相对偏差随簇射形状参数R9、R19和位置|eta|、phi(仅限于桶部)的变化,通过函数拟合来进行的.修正后的光子能量,有更接近于真实光子的能量以及更好的能量分辨率。; 对于较高能光子的刻度,通过对Z→μμγ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大约100pb-1的积分亮度下,就可以对其进行精度可以达到大约0.4%的刻度。; γ/π0的区分,对于光子未转化的情况,可以通过传统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来进行。对于桶部区域未转化的情况,还引入了L3实验利用电磁簇射参数化公式的方法来区分。利用CMS ECAL束流测试的数据以及CMS蒙特卡洛模拟数据的验证结果表明使用的经验公式能够很好的描述电磁簇射的形状以及模拟数据与真实束流测试数据的一致性。结合电磁簇射参数化公式拟合的结果和人工神经网络的变元,在较高能光子区域(40-70GeV),可以提高~6%左右的π0排斥率。对转化了的情况,在较高能光子区域,保持90%的光子效率,π0排斥率可以达到~70%左右。; 对在CMS上通过H→γγ过程来寻找Higgs粒子的灵敏度,本文分析创新之处包括γ/π0的区分结果的应用、使用光子周围不同锥形区域内的信息得到孤立光子、充分考虑了事例的整体形貌来区分信号和本底,并且能够对本底进行很好的估计,以及整个分析方法适用于Higgs的任何质量假设的信号过程。本文基于CSA07 MC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质量为140GeV以下的Higgs粒子,20fb-1积分亮度以下,就可以给出5σ的Higgs粒子的发现结果或给出很强的存在证据,并且在能够很好的对本底进行确定的情况下,给出CMS组内目前最好的灵敏度研究结果。 |
学科主题 |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
语种 | 中文 |
公开日期 | 2016-02-25 |
源URL | [http://ir.ihep.ac.cn/handle/311005/209338] ![]() |
专题 | 粒子天体物理中心_学位论文和出站报告 高能物理研究所_粒子天体物理中心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陶军全. 博士论文-CMS上通过H→γγ寻找Higgs的灵敏度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8.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高能物理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