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22000AGeV S+Em和60AGeV 0+Em相互作用中的弹核与靶核碎裂现象的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高怀林 |
学位类别 | 硕士 |
答辩日期 | 1990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授予地点 | 北京 |
导师 | 唐孝威 ; 周作婿 |
关键词 | 靶核碎裂现象 |
学位专业 | 高能物理 |
中文摘要 | 本实验探索了相对论性200AGeV ~(32)S+E_m和60AGeV ~(16)O+E_m相互作用中的不同弹核碎裂现象与靶核碎裂现象,并对它们的碎裂特征进行了研究。在实验中观察到的核-核作用现象有四种:弹性散射事例;电磁离解事例;白星事例(White star event)及半中心、中心碰撞事例。所研究的弹核碎裂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弹核电磁离解几率与弹核能量和电荷的关系;②电磁离解事例与白星事例中的弹核碎片的电荷分布;③在所有核作用事例中,Z=2的弹核碎片多重数分布;④弹核碎片反常子问题研究。所测量的靶核碎裂特征有(I)靶核碎片多重数分布;(II)在实验室系中靶核碎片角分布;(III)靶核碎片的能量分布;(IV)弹核与靶核的作用截面。实验数据在离线环境下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a)弹核电磁离解几率随弹核能量与电荷的增加而增加;(b)电磁离解事例与白星事例中的弹核碎片电荷分布不相同,一个为“U”字型结构,另一个为“L”字型结构,这说明以上二种事例对应于不同的核碎裂机制;(c)在不同能量下,同一弹核碎裂产生的Z=2核碎片的多重数分布与弹核能量无关,即极限碎裂。多重产生几率随多重数的增加而减小;(d)弹核碎片反常子问题研究表明反常子的产生可能与弹核种类和能量有关;(e)在实验室系中,靶核碎片的角分布在垂直于束流方向上出现侧向流;(f)靶核碎片的能量分布在0~400MeV区间。低能区存在有蒸发峰,高能端有一“尾巴”存在。这说明靶核碎裂过程为蒸发过程加非蒸发过程;(g)在实验误差之内,弹核与靶核的作用截面与弹核能量无关,但与几何模型的计算结果一致。这说明在2~200AGeV能区可以用核-核碰撞的几何模型来有效地描述高能重离子反应。 |
学科主题 | 高能物理 |
语种 | 中文 |
公开日期 | 2016-02-25 |
源URL | [http://ir.ihep.ac.cn/handle/311005/210027] ![]() |
专题 | 粒子天体物理中心_学位论文和出站报告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高怀林. 硕士论文-22000AGeV S+Em和60AGeV 0+Em相互作用中的弹核与靶核碎裂现象的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1990.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高能物理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