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论文-ψ(3770)到DDbar分支比和D介子稀有衰变的测量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 作者 | 秦小帅
|
| 学位类别 | 博士 |
| 答辩日期 | 2013 |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 授予地点 | 北京 |
| 导师 | 李海波 |
| 关键词 | psi(3770) DDbar D介子 稀有衰变 |
| 学位专业 |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
| 中文摘要 | psi(3770)$的性质和D介子衰变中超出标准模型的物理结果的寻找是该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升级改造完成的北京谱仪III实验平台,在2010年1月到6月和2010年12月到2011年5月两个取数周期收集了约$2.9fb^{-1}$的数据,借助于这些数据,可以对D介子衰变做详细的研究。 利用BES合作组和Belle合作组观测到的3.7到4.4GeV处的$e^+e^-\to D\bar{D}$的截面值,考虑到这个能区中各种粲偶素共振态以及它们之间干涉作用的影响,尤其是$\psi(2S)$的高端尾巴的连续项贡献,我们得出的拟合结果显示\psi(3770)到D\bar{D}的分支比为$97.2\pm8.9\%,$能合理解释长久以来$\psi(3770)\to D\bar{D}$与 non-$D\bar{D}$衰变的疑难问题。同时,我们也给出了$\psi(4040)$和$\psi(4160)$到$D\bar{D}$末态的分支比。 我们利用D介子四体衰变末态四动量构建了随$T$宇称变化的物理量,借助于$D^{+} \rightarrow K_{s}^{0}K^{+}\pi^{+}\pi^{-}$和$D^{+} \rightarrow K^{+}K^{-}\pi^{+}\pi^{0}$过程,采用多子样本协同拟合的方法,对这两种物理过程中$T$宇称变化做了寻找。$T$宇称变化量的构建形式为 |
| 学科主题 |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
| 语种 | 中文 |
| 公开日期 | 2016-02-25 |
| 源URL | [http://ir.ihep.ac.cn/handle/311005/209679] ![]() |
| 专题 | 实验物理中心_学位论文和出站报告 高能物理研究所_实验物理中心 |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秦小帅. 博士论文-ψ(3770)到DDbar分支比和D介子稀有衰变的测量[D]. 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3.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高能物理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