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白垩-第三纪界线样品异常铱的赋存状态及其地质意义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孔屏; 柴之芳
刊名地质科学
出版日期1993
期号1页码:87-92
关键词白垩-第三纪界线样品 铱异常 赋存状态 残渣相 微粒
其他题名CHEMICAL SPECIES OF ANOMALOUS IRIDIUM AND IMPLICATION OF INSOLUBLE SPHERULES IN THE CRETACEOUS-TERTLARY BOUNDARY CLAY
通讯作者孔屏
中文摘要通过对地质样品中铱的赋存状态研究及对残渣相中微粒的透射电镜分析,得出:在K-T界线样品中铱主要存在于残渣相中,不利于地球化学过程富集铱;铱在残渣相的富集与有机不溶物的存在没有必然联系;白垩-第三纪的生物绝灭事件中有火山活动参与;K-T界线事件的触发物为地外物质撞击。最后提出了K-T界线样品异常铱来源于地外物质撞击和火山喷发的混合模型。
公开日期2016-02-26
源URL[http://ir.ihep.ac.cn/handle/311005/215136]  
专题高能物理研究所_院士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孔屏,柴之芳. 白垩-第三纪界线样品异常铱的赋存状态及其地质意义[J]. 地质科学,1993(1):87-92.
APA 孔屏,&柴之芳.(1993).白垩-第三纪界线样品异常铱的赋存状态及其地质意义.地质科学(1),87-92.
MLA 孔屏,et al."白垩-第三纪界线样品异常铱的赋存状态及其地质意义".地质科学 .1(1993):87-92.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高能物理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