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响应性人白蛋白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在光动力治疗中的应用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 | |
作者 | 赵芬芳 |
学位类别 | 工程硕士 |
答辩日期 | 2015-04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导师 | 闫学海 |
关键词 | 光动力治疗 人白蛋白 多聚赖氨酸 刺激响应性 纳米颗粒 |
学位专业 | 生物工程 |
中文摘要 | 与光动力治疗效果紧密相关的光敏剂存在一些普遍共性问题,如:水溶性差、缺乏靶向性、易被机体清除等。因此,发展具有高效负载、肿瘤部位选择性富集和可控释放的纳米生物基载体是解决上述问题的理想选择之一。基于此,本文选用人体内源性的白蛋白和生物可降解的多聚赖氨酸作为组装基元,制备出新型的具备良好应用前景的静脉注射制剂,用于抗肿瘤光动力治疗。 首先,我们以人血清白蛋白和多聚赖氨酸为基元,通过静电共组装实现了新型的可控组装体设计的突破。该设计的特点为组装体尺寸可以从纳米到微米尺度高度可控,且形成的结构粒径分布均一。结构化设计的纳米颗粒能够高效包载不同理化性质的小分子和大分子模型药物,并实现其细胞内的有效递送;在类细胞溶酶体的微环境中,纳米颗粒表现出pH和氧化还原双重刺激响应性,趋于解组装,从而实现细胞内的控制释放。 其次,我们对纳米载体表面进行功能化修饰,并在体内外水平验证了载药纳米颗粒的刺激响应性、生物安全性及光动力疗效。PEG层有效屏蔽了纳米颗粒的表面电荷,通过EPR效应实现了纳米颗粒在肿瘤部位选择性富集。研究结果表明:载药纳米颗粒在小鼠的肿瘤部位能够较正常组织更快速释放光敏剂,从而提高活性氧产率。因此,结构化设计的刺激响应性人白蛋白纳米颗粒可作为理想的静脉注射用光敏剂载体,在光动力治疗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
语种 | 中文 |
公开日期 | 2016-05-03 |
源URL | [http://ir.ipe.ac.cn/handle/122111/20350] ![]() |
专题 | 过程工程研究所_研究所(批量导入)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赵芬芳. 刺激响应性人白蛋白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在光动力治疗中的应用, Self-assembling stimuli-responsive human serum albumin nanoparticles for photodynamic therapy[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5.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过程工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