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原子模型对散射偏振理论轮廓的影响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李昊1,2; 屈中权1
刊名天文学报
出版日期2014-09
卷号55期号:5页码:391-403
ISSN号0001-5245
关键词太阳:磁场 偏振 谱线:轮廓 散射
产权排序第一完成单位
中文摘要太阳磁场的诊断是太阳物理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斯托克斯参量I、Q、U和V可以用来完整描述偏振光的信息,对观测得到的斯托克斯光谱进行反演可以诊断太阳磁场的信息.近几十年来,塞曼效应成为磁场诊断的主要手段,利用塞曼效应使谱线产生的分裂可以诊断强度达到几百高斯的强磁场,但是在太阳宁静区中存在大量强度小于100 Gs的弱磁场,对于弱磁场可以利用汉勒效应来诊断,应用汉勒效应诊断弱磁场一直是磁场诊断的主要内容之一,需要对偏振的产生机制有更完整的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在采用不同原子模型的假设下,由散射产生的谱线轮廓的区别,以及在存在磁场时,不同原子模型谱线的汉勒效应的区别.以中性镁为研究对象,选取了7能级、4能级和2能级原子模型,分别研究了这几个原子模型对散射偏振和汉勒效应的影响.发现2能级原子模型和多能级(7能级和4能级)原子模型产生的谱线的偏振度有很大的区别,并且在2能级原子模型假设下b_4线不存在下能级的汉勒效应,但是在多能级的原子模型下b_4线仍存在下能级的汉勒效应.对比7能级原子模型和4能级原子模型,谱线的偏振度只有很小的变化,汉勒效应的表现也基本相同.主要结论如下:在利用中性镁b 3线的线偏振轮廓Q/I反演磁场时,至少需要采用4个能级的原子模型.这主要依赖于谱线形成区域的原子的能级分布,原子能级占有数多的能级在研究中是必须考虑的.
学科主题天文学
分类号P182.7
收录类别CSCD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5261211
源URL[http://ir.ynao.ac.cn/handle/114a53/5116]  
专题云南天文台_光纤阵列太阳光学望远镜研究组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昆明,650011
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昊,屈中权. 原子模型对散射偏振理论轮廓的影响[J]. 天文学报,2014,55(5):391-403.
APA 李昊,&屈中权.(2014).原子模型对散射偏振理论轮廓的影响.天文学报,55(5),391-403.
MLA 李昊,et al."原子模型对散射偏振理论轮廓的影响".天文学报 55.5(2014):391-403.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云南天文台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