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2月初太阳活动区的形态研究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M.J.Hagyard; 洪琴芳; 丁有济; J.B.Smith Jr. |
刊名 | 天体物理学报
![]() |
出版日期 | 1988-04 |
卷号 | 8期号:2页码:124-130+161-162 |
关键词 | 太阳 电流系 活动区 |
ISSN号 | 0253-2379 |
产权排序 | 第二完成单位 |
中文摘要 | 根据Marshall空间飞行中心(MSFC)太阳天文台的矢量磁场测量和云南天文台的黑子细节照相资料,作者们详细研究了1986年2月初太阳大活动区(AR4711)的形态和演化。主要结论如下: i)几乎在活动区中每处地方,相距五小时观测到横向磁场排列方向和黑子半影纤维形态之间存在良好的相似性。 ii)利用文[4]的方法,推断了本活动区强的垂直电流源和强的水平电流渠道。 iii)与1972年8月初著名的太阳活动区(McMath 11976)相类似,沿老活动区的中性线的新浮磁通管的两足点(偶极黑子)的分离运动导致了一个密集四极磁结构的形成。 iv)新浮磁通管似乎是本活动区最强的电流系统。 上述结论将为进一步研究本区电流/磁场环系的演化及其与耀斑活动的关系提供一个基础数据。 |
学科主题 | 天文学 |
收录类别 | 其他 |
语种 | 中文 |
源URL | [http://ir.ynao.ac.cn/handle/114a53/1066] ![]() |
专题 | 云南天文台_其他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M.J.Hagyard,洪琴芳,丁有济,等. 1986年2月初太阳活动区的形态研究[J]. 天体物理学报,1988,8(2):124-130+161-162. |
APA | M.J.Hagyard,洪琴芳,丁有济,&J.B.Smith Jr..(1988).1986年2月初太阳活动区的形态研究.天体物理学报,8(2),124-130+161-162. |
MLA | M.J.Hagyard,et al."1986年2月初太阳活动区的形态研究".天体物理学报 8.2(1988):124-130+161-162.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云南天文台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