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D的近红外敏化技术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宋谦; 季凯帆; 曹文达 |
刊名 | 云南天文台台刊
![]() |
出版日期 | 1999 |
期号 | 4页码:60-66 |
关键词 | CCD 量子效率 近红外 |
ISSN号 | 1001-7526 |
产权排序 | 第一完成单位 |
中文摘要 | 理论上硅CCD在0 .1nm 到1.1μm 之间都有响应, 但通常此种器件在800nm 以后量子效率下降明显, 一般会小于50 %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近红外光子的吸收深度大于CCD 的外延层厚度, 使大量光子穿透整个器件。显然增加外延层的厚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好途径。但随着外延层的增加, 必须使用高阻抗的材料, 否则会明显的减低分辨率。另外增透膜的使用也会使量子效率大幅度提高, 而且有效的减弱了干涉条纹的影响。新型P沟道N 衬底全耗尽高阻CCD的出现, 使得量子效率在1μm 仍然接近60% 。 |
学科主题 | 天文学 |
分类号 | P111.49 |
收录类别 | 其他 |
语种 | 中文 |
源URL | [http://ir.ynao.ac.cn/handle/114a53/2975] ![]() |
专题 | 云南天文台_其他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宋谦,季凯帆,曹文达. CCD的近红外敏化技术[J]. 云南天文台台刊,1999(4):60-66. |
APA | 宋谦,季凯帆,&曹文达.(1999).CCD的近红外敏化技术.云南天文台台刊(4),60-66. |
MLA | 宋谦,et al."CCD的近红外敏化技术".云南天文台台刊 .4(1999):60-66.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云南天文台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