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辽河干流底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及芘降解菌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
作者王荣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7-06-05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授予地点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辽河 微生物多样性 菲、芘原位降解菌 生物标记物 IRMS
其他题名Microbial Diversity Analysis of Sediments in the Main Stream of Liaohe River and Identification of Pyrene Degraders
中文摘要辽宁省是以石油化工、煤炭化工和钢铁工业为主的重工业基地。辽河流域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和污染治理水平的相对滞后,致使辽河流域水体污染严重。对辽河流域水体污染状况、污染物化学与生物学的相互作用、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开展调查研究,对开展污染水体的生物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论文选取辽河流域干流8个水文监测站点的不同时期(丰水期和平水期)底质为研究对象,调查了有机污染物(总油TPHs)和有毒污染物(多环芳烃PAHs)污染程度以及主要来源;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磷脂脂肪酸(PLFA)两种分析方法,对其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以13C标记的菲和芘为代谢底物,以PLFA为生物标记物,采用气相色谱-稳定同位素比率质谱(GC-c-IRMS)分析技术,鉴定了底质样品中参与菲和芘代谢的主要微生物类群;并利用不同的吸附性载体进行了芘降解菌的富集和筛选。 研究结果表明: 1)平水期总石油烃污染比丰水期严重,TPH 含量分别在276.1~560.6mg/kg(平水期)和157.9~462.2mg/kg(丰水期)之间,辽河入海口TPH污染最重;PAHs含量分别在124.1~270.4ug/kg(平水期)和93.5~209.1ug/kg(丰水期)之间;主要来源于石油类污染物和化石燃料的热解,汽车尾气的污染等。 2) 采用DGGE和PLFA两种方法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得到基本一致的结果。微生物多样性与总石油烃含量、总多环芳烃含量无显著相关性,多样性指数是多种污染物和环境因子综合影响的结果。 3) 稳定同位素代谢示踪实验表明,底质中存在菲和芘的降解菌群;参与菲和芘降解的微生物均以G-细菌为主,真菌次之;G+细菌和放线菌也参与代谢;参与菲和芘代谢的菌群有一定的相似性。 4) 利用不同吸附性载体从污染底质样品中筛选到6株降解菌。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0-12-15 ; 2011-04-29
页码90
源URL[http://210.72.129.5/handle/321005/2545]  
专题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_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荣. 辽河干流底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及芘降解菌研究, Microbial Diversity Analysis of Sediments in the Main Stream of Liaohe River and Identification of Pyrene Degraders[D]. 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2007.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