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光纤接口高速大容量SAR数据记录器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齐亚军
学位类别硕士
答辩日期2007-06-10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授予地点电子学研究所
导师赵凤军
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 数据记录器 光纤 FPGA SCSI
其他题名Research on the Optical-fiber Interface High-speed Large-capacity SAR Data Recorder
中文摘要合成孔径雷达(简称SAR)在军事上和民用上的广泛应用,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随着SAR技术的飞速发展,SAR数据量呈几何级数增加,现有的数据存储系统逐渐难以满足要求。一个可靠的高速大容量SAR数据记录器,无论在国防上还是在国民经济建设中都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高速大容量数据存储系统的研制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的研究主要围绕高速大容量数据记录器的系统设计和实现来展来。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SAR基本原理和发展状况,指出了高速大容量SAR数据记录器设计的意义并分析了当前的发展状况。然后介绍了几种数据记录技术,包括磁记录、光盘记录和固态盘记录,介绍了它们在当前的发展和技术特点,并分析了其将来的发展趋势。随后文章分析了数据记录器的各种设计方案,着重比较了其异同点和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能够实现更高传输速率的高速大容量数据记录器设计方案。 同以前的设计相比,本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采用光纤传输,充分利用了其传输速率高、损耗小和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脱离了微机平台,利用DSP微处理器控制系统,不受总线带宽的限制,可以达到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采用磁盘阵列作为存储媒质,大大扩展了存储容量,同时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利用高度集成的FPGA取代传统设计的分立元件,简化了系统设计和硬件实现。该数据记录器实现了模块化设计、结构紧凑、使用灵活,其硬件电路的设计思路和结构形式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和使用价值。 由于数据传输速率很高,系统工作频率和IC速度也越来越快,诸如信号完整性、电磁干扰等问题随之而来。如何处理高速信号成为系统设计的关键因素,也是本文的重点之一。此外,如何保证数据持续高速地、可靠地存储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数据记录器,光纤,FPGA,SCSI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1-07-19
页码98
源URL[http://ir.ie.ac.cn/handle/80137/8511]  
专题电子学研究所_电子所博硕士学位论文_电子所博硕士学位论文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齐亚军. 光纤接口高速大容量SAR数据记录器研究[D]. 电子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2007.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电子学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