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共熔溶剂中铝/镁合金表面置换镀层及其复合镀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康瑞雪1,2 |
学位类别 | 工学博士 |
答辩日期 | 2016-05-28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授予地点 | 北京 |
导师 | 梁军 |
关键词 | 低共熔溶剂 铝合金 镁合金 置换镀预处理 Deep eutectic solvent Al alloy Mg alloy Galvanic replacement pretreatment |
学位专业 | 材料学 |
中文摘要 | 本论文首先综述了铝合金及镁合金表面处理方法及目前镀锌、 铜及镍前处理的研究进展,然后以氯化胆碱-乙二醇低共熔溶剂为介质,利用置换镀方法在铝合金及镁合金表面制备了均匀、连续、致密的铜(Cu)镀层和镍(Ni)镀层,并探讨了将Cu镀层和Ni镀层作为铝/镁合金预处理层用于后续化学镀 Ni-P 的可行性。考察了氯化胆碱-乙二醇低共熔溶剂中纯铝表面置换镀 Zn、Cu、Ni的热力学可行性,系统研究了铝及铝合金表面置换镀Cu、Ni的动力学行为及镀层的结构特点,通过加入络合剂调节置换镀Cu、Ni的沉积速率,进而得到了均匀致密、与基底结合良好的Cu、Ni镀层。将铝合金表面所得的Cu镀层及Ni镀层用于化学镀Ni-P的预处理层,研究了Cu镀层及Ni镀层对化学镀Ni-P的沉积速率、镀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此外,对氯化胆碱-乙二醇低共熔溶剂中镁合金表面置换镀Cu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研究,并探索了利用置换镀方法在氯化胆碱-乙二醇中制备二元合金镀层的可能性。获得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 氯化胆碱-乙二醇中在纯铝表面置换镀Zn、Cu及Ni在热力学上都是可行的,但是由于锌和铝的还原电位差别较小,因此沉积驱动力极小,即使通过加入常用的锌离子络合剂调节电位也无法得到Zn镀层;纯铝表面置换镀Cu的沉积速率较快,短时间内就可以得到Cu镀层,加入络合剂硫脲能够很好地抑制铜的沉积速率,实现了置换镀Cu的可控制备,得到了均匀致密的Cu层;纯铝表面置换镀Ni的沉积速率非常慢,通过加入硫脲增大了沉积的驱动力,进而加快了沉积速率,在一定时间内得到了均匀的Ni镀层。 2. 由于纯铝表面所得Cu镀层的均匀性与致密性等都优于Ni镀层的,且所用的沉积时间较短,因此着重研究了氯化胆碱-乙二醇中铝合金表面置换镀Cu层的动力学过程,在铝合金表面实现了Cu的连续沉积,得到了均匀致密且与基底结合良好的Cu镀层;铝合金基底中所包含的主要元素如Si、Cu、Mg及Zn等对铜层的沉积过程及结构影响很大,合金中Si及 Cu元素有助于铜层的均匀沉积,而Mg元素不利于铜的均匀沉积。 3. 将铝合金表面制备得到的Cu和Ni镀层应用于化学镀Ni-P的预处理层,结果发现在氯化胆碱-乙二醇低共熔溶剂中得到的具有微-纳多级结构的Cu颗粒可以极大地促进Ni-P镀层的沉积,显著提高化学镀Ni-P的沉积速率,为中低温条件下铝合金表面化学镀Ni-P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途径;铝合金通过置换镀Cu、Ni后得到的化学镀Ni-P层结构致密,耐蚀性好,起到了提高铝合金耐蚀性的作用。 4. 在氯化胆碱-乙二醇中镁合金表面制备了置换镀Cu层,对溶有铜盐的氯化胆碱-二乙醇溶液进行除水陈化处理,一定程度上优化了置换镀Cu的生长过程,提高了Cu层的均匀性。 得到的Cu镀层也可直接用于化学镀Ni-P的预处理层,得到了均匀性和致密性较好的Ni-P镀层。 5. 尝试了氯化胆碱-乙二醇体系中铝合金表面置换镀复合镀层,可以获得颜色鲜亮,均匀性较好的Cu-Sn镀层,有望应用于铝合金表面的装饰性涂层。除此之外,还成功制备了具有电容特性的Ni-Ag复合镀层。 |
学科主题 | 材料表面工程 |
源URL | [http://210.77.64.217/handle/362003/20785] ![]() |
专题 | 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_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大学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康瑞雪. 低共熔溶剂中铝/镁合金表面置换镀层及其复合镀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6.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