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尺度过程和海气通量交换对南海热带气旋形成的影响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 | |
作者 | 袁金南 |
学位类别 | 博士 |
答辩日期 | 2015 |
导师 | 王东晓 |
关键词 | 南海热带气旋,形成,天气尺度扰动类型,海表温度,海-气通量交换 |
学位专业 | 物理海洋学 |
中文摘要 | 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使用NCEP再分析资料、客观分析通量资料、卫星遥感资料、海上浮标和平台观测资料等,通过带通滤波、位涡反演诊断、合成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对南海热带气旋形成的途径、天气尺度扰动类型、南海热带气旋形成过程中大气和海洋不同尺度的影响、海表温度(SST)变化和海-气界面通量交换进行了研究。 2000-2011年间南海共有35个热带气旋形成,每年南海形成的热带气旋个数存在明显差异。南海热带气旋形成主要发生在5-10月份,其峰值在8-9月份。大多数南海热带气旋形成在南海10oN以北。南海热带气旋的形成途径可分为由下而上和由上而下两种类型。 从天气尺度(3-10天)扰动前兆信号的角度来看,南海热带气旋的形成共分为6种类型,它们分别是天气尺度波列(SWT)占29%、热带气旋能量频散(TCED)占14%、太平洋东风波(EW)占9%、Borneo涡旋(BV)占11%、热带气旋西南风切变引... |
源URL | [http://ir.scsio.ac.cn/handle/344004/14632] ![]() |
专题 | 南海海洋研究所_学位论文(硕士)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袁金南. 天气尺度过程和海气通量交换对南海热带气旋形成的影响, Influences of Synoptic-Scale Processes and Air-Sea Flux Exchange on Tropical Cyclone Genesis in the South China Sea[D]. 2015.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南海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