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秦岭中生代张家河煌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岩石成因探讨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杨朝贵 ; 刘粲 ; 冯彩霞 ; 冯光英 ; 杨毓红 ; 齐有强 ; 唐亮 |
刊名 | 矿物学报
![]() |
出版日期 | 2013 |
期号 | 1页码:119-128 |
关键词 | 勉略带 煌斑岩 富集地幔 后碰撞 |
中文摘要 | 锆石LA-ICP-MS U-Pb年龄(225±1.5 Ma)表明,研究区煌斑岩为印支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化学组成上,煌斑岩的SiO2含量为49.31%~52.87%,w(K2O)=0.86%~1.34%,Na2O〉K2O,属钙碱性系列。MgO含量高,变化范围较大(13.11%~15.88%),Mg#=77.74~80.44),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Ba、Th、U和Sr)、LREE和Pb,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Zr和Hf)为特征。同位素组成上,岩石具有高的(87Sr/86Sr)i(0.714697~0.716534)和负的εNd(t)(-8.55~‐9.09),表明研究区煌斑岩源区可能为EM2型地幔。此外,煌斑岩具有较高的相容元素,Cr(1161×10-6~1597×10-6),Co(60.3×10-6~77.2×10-6)和Ni(220×10-6~366×10-6)含量。综合证据表明,张家河煌斑岩来自富集的岩石圈地幔,且源区受到了来自俯冲大洋(古勉略洋)沉积物析出流体的交代作用影响。原始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存在橄榄石和单斜辉石等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但没有明显的地壳混染影响。构造和地球动力学背景分析表明,研究区煌斑岩为扬子板块和南秦岭微板块碰撞后伸展拉张阶段的产物. |
学科主题 | 矿床地球化学 |
收录类别 | CSCD |
语种 | 中文 |
公开日期 | 2016-03-30 |
源URL | [http://ir.gyig.ac.cn:8080/handle/352002/5590] ![]() |
专题 | 地球化学研究所_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_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_期刊论文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杨朝贵,刘粲,冯彩霞,等. 南秦岭中生代张家河煌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岩石成因探讨[J]. 矿物学报,2013(1):119-128. |
APA | 杨朝贵.,刘粲.,冯彩霞.,冯光英.,杨毓红.,...&唐亮.(2013).南秦岭中生代张家河煌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岩石成因探讨.矿物学报(1),119-128. |
MLA | 杨朝贵,et al."南秦岭中生代张家河煌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岩石成因探讨".矿物学报 .1(2013):119-128.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球化学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