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铬盐化工企业职工健康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王大州
学位类别硕士
答辩日期2013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林剑
关键词健康风险评估 铬盐化工企业 评估方法 职工
学位专业环境科学
中文摘要我国是全球铬盐生产第一大国,在铬盐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企业环境,这种由于工作环境污染造成职工健康问题,应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国针对在营铬盐化工企业职工健康影响的研究仍以铬盐生产对职工人群健康危害的调查为主,对在营铬盐化工企业职工健康风险评估尚属空白。本论文在经典健康风险评价方法——NAS四步法应用广泛性的基础上,结合具有较强针对性的、由美国环保局提出的评价步骤,主要从行业特征分析、数据收集和分析、危害识别、暴露评估、毒性评估和风险表征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首次建立在营铬盐化工企业职工健康风险评估方法与技术体系。为制订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职工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和技术体系提供支持、完善我国人群健康风险评估体系;为铬盐化工企业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以及职业伤害的预防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与支撑,对防止和避免铬污染造成职工健康损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首次建立了针对铬盐化工企业职工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和技术体系,并通过对某铬盐化工企业职工暴露于铬污染工作环境中,造成职工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的实证研究,探讨该方法体系的科学性和实用性。(2)通过对铬盐化工行业分析,不同车间工作环境的调查,建立评估模型中各参数的获取方法,使评估方法更具操作性,评估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3)对呼吸吸入方式有毒物质摄取量的计算模型进行修正,增加暴露时间因子、肺部吸收效率因子对摄取量的影响,使估算模型更符合实际情况。将呼吸过程中可排出体外部分含有毒物质的颗粒物按接触暴露方式进行估算,并建立了相应的计算模型。(4)按不同工作岗位、不同性别和不同暴露途径进行某企业职工在铬污染下的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该企业职工在浸取车间、中和酸化与浓缩车间和铬酸酐生产车间岗位上综合非致癌综合危害指数超过非致癌风险警戒值1,其它工作岗位均处于较为安全的水平。企业在现有生产条件下,不同工作岗位上由六价铬暴露引起的致癌风险均小于致癌风险警戒值5×10-5,达到可接受水平。(5)将评估结果结合贡献率,得出职工因企业内工作,暴露于受铬污染环境而造成致癌和非致癌危害,主要发生在车间内工作岗位上。非致癌风险方面,在浸取、中和酸化与浓缩和铬酸酐生产岗位上非致癌风险主要为皮肤接触含六价铬有毒有害物质的水体引起。日常办公和环卫岗位上的非致癌风险主要是呼吸吸入六价铬引起,其它岗位非致癌风险主要是皮肤接触含三价铬的颗粒引起;各岗位上职工致癌风险均由经呼吸吸入含六价铬颗粒物途径引起,但均在可接受水平内。(6)通过对企业职工健康风险的评估和企业职工职业病调查对比,说明建立方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7)在不同工作岗位基础上,从降低污染物浓度、缩短接触时间和职工自我防护三方面着手提出降低风险的建议措施。
学科主题环境地球化学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6-12-19
源URL[http://ir.gyig.ac.cn:8080/handle/352002/5831]  
专题地球化学研究所_研究生_研究生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大州. 铬盐化工企业职工健康风险评估方法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3.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球化学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