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黄铁矿形貌特征高温高压实验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高凤
学位类别硕士
答辩日期2014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李和平
关键词黄铁矿 形貌特征 高压釜
学位专业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中文摘要黄铁矿是地壳中分布最广的硫化物矿物,常以立方体、八面体和五角十二面体等形态产出。研究表明,特定形貌黄铁矿在形成温度、压力、pH、Eh、氧逸度和硫逸度等方面差异明显,因此,黄铁矿的形貌特征可以提供丰富的地质信息。目前,国内外黄铁矿形貌研究主要采用常规的野外采样分析法和高温高压实验模拟两种方法。在常规的野外研究中,金矿床中黄铁矿的形貌研究程度比较高;室内高温高压实验研究主要通过水热合成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和化学溶解再结晶法合成黄铁矿并观察黄铁矿的生长习性,因研究方法的不同和实验技术条件的限制,目前对黄铁矿形貌特征的认识尚不能统一与完善,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供大家在实际生产中使用。本论文以高温高压水热合成法和化学溶解再结晶法为实验手段,开展研究控制黄铁矿形貌特征因素的实验,以本课题组自行研制的腐蚀电化学多功能高压釜系统为实验平台取得了以下认识: (1) 以黄铁矿-H2O/NaCl溶液体系为研究对象,反应温度设为400℃和450℃,压力从12-49 MPa不等,起始黄铁矿粒径小于200目。反应结束后样品的成分仍为黄铁矿,样品形貌与反应前相差无几,仍是棱角分明,未见重结晶的黄铁矿颗粒以及增生环带,表明成分简单的反应溶液不利于黄铁矿的重结晶和增生环带的形成,可能还需要其他元素的掺杂以降低反应的自由能。 (2) 400℃、26MPa的条件下以FeSO4+Na2S2O3+H2O体系为研究对象,实验产物为黄铁矿,其形貌主要表现为草莓状、立方体和其他形貌的聚形晶。 (3) 以FeSO4+Na2S2O3+S+H2O体系为研究对象,实验温度由250℃开始每50℃为一个实验点逐渐增加到450℃,填充度不变,压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实验产物为黄铁矿,其形貌受温度、压力、浓度、反应时间控制,反应产物主要形貌有立方体、草莓状、八面体、立方体和八面体结合体、立方体和五角十二面体的结合体、层状和柱状等。温度高于等于400℃时,有利于立方体黄铁矿的形成,温度低于400℃有利于八面体、五角十二面体和更复杂晶形的黄铁矿的形成;温度高于400℃时,反应物浓度越低越有利于完整的立方体黄铁矿生成;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反应物浓度高或者反应时间短的实验更有利于形成晶形复杂的晶体。
学科主题地球深部物质与流体作用地球化学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6-12-26
源URL[http://ir.gyig.ac.cn:8080/handle/352002/5904]  
专题地球化学研究所_研究生_研究生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高凤. 黄铁矿形貌特征高温高压实验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4.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球化学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