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尔盖高寒草地沙化过程碳通量的变化特征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冉启凡; 孙庚; 刘琳; 张楠楠; 史长光; 陈冬明; 马建忠 |
刊名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
出版日期 | 2015 |
卷号 | 21期号:5页码:954-959 |
关键词 | 若尔盖高原 高寒草地 沙化 碳通量 季节动态 日动态 |
其他题名 | Changes in carbon flfl uxes during the desertififi cation process of alpine grasslands on the Zoige Plateau |
产权排序 | 2 |
通讯作者 | 孙庚 ; 刘琳 |
合作状况 | 国内 |
中文摘要 | 为了解若尔盖高原高寒草地沙化过程生态系统中CO2的收支变化,利用Li-840静态箱法于2013年生长季(5-10月),在一处典型沙化区域,分别调查未沙化(UN)、中度沙化(MO)和重度沙化(SE)草地的生态系统净通量(NEE)、生态系统呼吸(ER)和土壤呼吸(SR)的季节和日动态变化.结果显示:若尔盖高寒草地未沙化草地和中度沙化草地NEE季节变化呈单峰状,中度沙化草地波动性增强,而重度沙化草地在整个生长季节变化不明显.未沙化草地在生长季节日间瞬时NEE为-3.33μmol m-2 s-1,中度沙化草地为-2.06μmol m-2 s-1,是未沙化草地的61.86%,严重沙化草地为-0.62μmol m-2 s-1,是未沙化草地的18.61%.在沙化过程中,土壤所贡献给生态系统整体的呼吸占比,从72.90%增加到79.28%,季节变化动态呈现出与系统呼吸相似的变化规律.未沙化草地在生长季节的初期和中期均呈现出较强的碳汇特性,固碳速率分别为9.05 g m-2 d-1和28.70 g m-2 d-1,而在末期呈现出微弱碳源.本研究表明,沙化使得高寒草地在生长季节由微弱的碳汇转变成为碳源,固碳能力严重削弱. |
学科主题 | 生态研究 |
收录类别 | 其他 |
语种 | 中文 |
源URL | [http://210.75.237.14/handle/351003/27703] ![]() |
专题 | 成都生物研究所_生态研究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冉启凡,孙庚,刘琳,等. 若尔盖高寒草地沙化过程碳通量的变化特征[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5,21(5):954-959. |
APA | 冉启凡.,孙庚.,刘琳.,张楠楠.,史长光.,...&马建忠.(2015).若尔盖高寒草地沙化过程碳通量的变化特征.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1(5),954-959. |
MLA | 冉启凡,et al."若尔盖高寒草地沙化过程碳通量的变化特征".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1.5(2015):954-959.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成都生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