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1990—2013年中国东北地区湿地生态系统格局演变遥感监测分析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毛德华; 王宗明; 罗玲; 任春颖; 贾明明
刊名自然资源学报
出版日期2016
卷号31期号:8页码:1253-1263
中文摘要全球变化背景下,湿地生态系统极具敏感性和脆弱性。论文以Landsat TM/ETM+/OLI和国产环境卫星影像为数据源,重建1990、2000和2013年3期东北地区湿地生态系统分布格局;通过将东北地区划分为六大重要湿地分布区,探讨了区域天然湿地与人工湿地的分布和动态空间差异性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90、2000、2013年东北地区湿地面积分别为11.75× 10~4、10.57×10~4、10.41×10~4km~2,湿地率分别为9.45%、8.50%、8.38%。湿地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大兴安岭湿地区是最主要的天然湿地分布区,除水田外的人工湿地主要分布在辽河三角洲湿地区。1990—2013年东北地区湿地面积损失严重,损失面积为1.34×10~4 km~2,湿地相对损失率为11.4%,天然湿地相对损失率为14.3%,主要转化为耕地。三江平原湿地区的湿地率下降最明显,天然湿地损失面积为9 935.2 km~2;松嫩平原湿地区人工湿地面积增加最明显,增加1 141.9 km~2。气候变化影响叠加人类活动干扰背景下,沼泽湿地是对全球变化响应最显著的湿地类型,损失面积为16 091.4 km~2。气候要素和人文因子对湿地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人类活动的变化更加能够主导东北地区湿地面积的变化。
源URL[http://159.226.123.10/handle/131322/6915]  
专题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_湿地生态系统管理学科组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毛德华,王宗明,罗玲,等. 1990—2013年中国东北地区湿地生态系统格局演变遥感监测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2016,31(8):1253-1263.
APA 毛德华,王宗明,罗玲,任春颖,&贾明明.(2016).1990—2013年中国东北地区湿地生态系统格局演变遥感监测分析.自然资源学报,31(8),1253-1263.
MLA 毛德华,et al."1990—2013年中国东北地区湿地生态系统格局演变遥感监测分析".自然资源学报 31.8(2016):1253-1263.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