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北京湿地休闲游憩服务评价与供需平衡分析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李芬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11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陈利顶
关键词城市湿地 Urban wetlands 休闲游憩 Recreation 供给 Supply 需求 Demand 空间布局 Spatial distribution
其他题名Assessment on Recreational Services of Wetland in Beijing and Its Balance on Supply and Demand
中文摘要      湿地被誉为“自然之肾”,而城市湿地作为城市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文化服务功能,尤其是其休闲游憩服务逐渐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的城市人口集聚和城市区域扩张,使得城市湿地面积减少,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城市湿地休闲游憩服务功能的供给和需求矛盾日益突出。基于城市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湿地休闲游憩服务的供需分析,对于完善城市生态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于城市湿地布局优化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以北京地区20个典型湿地为例,研究其休闲游憩服务的供给与人类的需求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分析北京湿地休闲游憩服务的空间差异性,探讨了城市湿地资源合理优化配置的策略建议。主要结论如下: (1)以城市湿地景观的可达性来衡量城市湿地为居民提供休闲游憩服务的潜在供给能力,用GIS空间分析中的最小邻近距离方法探讨街道水平上北京湿地整体及各湿地的休闲游憩服务的潜在供给特征。结果表明:北京湿地休闲游憩服务的潜在供给范围较大,50%以上的街道的居民出行不足10km即可到达一个具有休闲游憩服务功能的湿地;潜在供给水平呈现出由主城区到近郊区、远郊区逐渐降低的差异化规律。 (2)采用使用状况评价法(POE)和社会学统计方法分析了居民对湿地休闲游憩服务需求的基本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居民对各湿地休闲游憩服务的使用呈现明显的距离衰退现象,即行程时间越长,距离越远,居民的使用频率就越低;影响居民对城市湿地使用的社会经济学因素依次为行程时间、个人月收入、有无私家车、文化程度、职业、年龄。 (3)采用条件价值法(CVM)计算了居民对湿地休闲游憩服务的支付意愿(WTP)价值,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了居民对湿地休闲游憩服务的支付意愿及支付意愿值的影响因素,并探讨了支付方式和拒绝支付的原因。结果表明:①平均个人WTP值为207.7元/年,总WTP值3.14×109元;各湿地的WTP值都远远高于其目前的门票费。WTP值最高的是野鸭湖湿地,为311.69元,其次是稻香湖湿地为301.44元。位于远郊区的湿地的WTP值均高于位于主城区和近郊区的湿地。②年龄、文化程度为是否愿意支付的影响因素,性别和个人月收入对其没有显著性影响;年龄、文化程度、个人月收入对WTP值有极显著的影响。③多次支付(77.48%)是最受欢迎的支付方式,其中,捐款(51.30%)是最容易被居民所接受的支付方式。④公共物品应该由政府支付是最主要的拒绝支付原因。 (4)采用综合加权平均法计算了北京湿地的平均服务半径,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北京湿地休闲游憩服务的不同类别服务半径。结果表明:①北京湿地休闲游憩服务的总服务半径为37.45km。②各湿地休闲游憩服务的服务半径呈现出由城中心区向近、远郊区逐渐增大的规律。③北京湿地休闲游憩服务的最佳服务半径为15km,次级服务半径为30km,边缘服务半径为120km。其中,最佳服务半径范围覆盖了62.46%的街道,服务盲区的街道比例为37.54%;次级服务半径范围覆盖了92.49%的街道,服务盲区的街道比例不足10%;边缘服务半径范围覆盖了整个北京地区。④各湿地的最佳服务半径、次级服务半径、边缘服务半径都随着湿地距市中心距离的增大而增大。各湿地的次级服务半径与平均服务半径一致。 (5)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了城市湿地休闲游憩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基于影响因素的logit模型,结合2000年北京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得出2000年北京地区不同水平上居民休闲游憩需求的空间差异情况。结果表明:①居民的年龄、个人月收入是居民对湿地休闲游憩需求的影响因素,性别、文化程度对湿地休闲游憩需求没有显著性影响。其中,居民对湿地休闲游憩服务的需求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居民个人月收入的增多而增大。②居民的休闲游憩需求在不同水平上都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其中,区域带水平上,北京居民对湿地休闲游憩服务的需求呈现出由城中心向近远郊区逐渐减小的差异化规律。 (6)采用GIS空间分析中的空间叠置方法研究了北京湿地休闲游憩服务的供需空间差异,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各湿地休闲游憩服务的供需空间差异,基于供需空间差异,探讨了北京湿地优化布局的策略建议。结果表明:仅有13.51%的街道存在高需求低供给,这些街道主要零散分布在9个远郊区县,表明基于休闲游憩服务的北京湿地的供给与需求差异不大,空间布局总体上较为合理。各湿地方面,12个湿地休闲游憩服务的供给与需求差异较小,空间布局较合理,另外6个湿地的供需差异较大,仅有十渡、怀柔水库这2个湿地的供需差异很大。根据北京湿地总体及各湿地供需差异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探讨了其合理优化布局的策略建议。
英文摘要      Wetlands are often referred to as nature’s kidneys. Urban wetlands resources are the main part of urban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which is able to provide ecology, economic and sociocultural services. Especially, recreational services of urban wetland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for residents in daily life. In recent years, the city population’s concentration and urban area expansion resulted in decreasing in wetlands areas, changes of structure and function, and even serious imbalance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recreational services of wetlands in cities. How to evaluate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recreational services to optimiz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urban wetlands is an important issue for the urban ecosystem management and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1) research supply and demand of recreational services of wetlands in Beijing; (2) analyze spatial differences between recreational services supply and demand of wetlands; (3) discuss measures for optimizing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urban wetlands.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35075]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芬. 北京湿地休闲游憩服务评价与供需平衡分析[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1.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