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西双版纳地区4种榕树果实的资源分配及其种子萌发特性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彭艳琼
刊名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出版日期2016
期号6
关键词榕树 果实 繁殖资源分配 种子萌发
中文摘要为了解榕树果实的资源分配和种子萌发特征,对西双版纳地区的垂叶榕(Ficus benjamina)、高山榕(F.altissima)、聚果榕(F.racemosa)和无柄雅榕(F.concinna)的果实营养、繁殖资源分配,以及种子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榕果的营养分配存在差异,榕果重的种类果肉亦多,榕果大者果腔较大,且种子数量较多,但雄花和榕小蜂数量不一定多。榕果分配给雌性功能及雄性功能繁殖的小花比例也不相同,聚果榕在雌性功能上的分配显著大于雄性功能,其它3种榕果则分配于雄性功能的资源比雌性功能的多,但程度不同。此外,4种榕树的种子大小及重量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以至于影响到种子的萌发率及根茎生长,果实最大的聚果榕种子最多,萌发率高,但由于种子最小,其根茎生长缓慢且短;果实适中的垂叶榕和高山榕种子较大,不但萌发率较高,其根茎生长也较快;果实和种子都小的无柄雅榕,种子萌发率低,根茎生长慢。生长在水热环境好的榕树比生长在相对贫瘠环境的榕树,由于极少面临水热光照等限制,更容易进化出较小的种子,萌发能力和速度也相对较差。这说明不同生境中榕树进化出了不同的繁殖分配机制及资源利用策略来适应环境变化。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6-12-28
源URL[http://ir.xtbg.org.cn/handle/353005/10175]  
专题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_协同进化组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彭艳琼. 西双版纳地区4种榕树果实的资源分配及其种子萌发特性[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6(6).
APA 彭艳琼.(2016).西双版纳地区4种榕树果实的资源分配及其种子萌发特性.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6).
MLA 彭艳琼."西双版纳地区4种榕树果实的资源分配及其种子萌发特性".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6(2016).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