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砂鼠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gerbilli)的亚显微结构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吴传芬; 李靖炎
刊名动物学研究
出版日期1988
卷号9期号:3页码:249-254
关键词东基体鞭毛虫 利什曼原虫 动基体 亚显微结构
其他题名The ultrastructure of Leishmania gerbilli
合作状况其它
中文摘要砂鼠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gerbilli)存在于我国西北甘肃某地的砂土鼠或大砂鼠(Rhombomys opimus)体内,是中国特有的种类,王捷等60年代分离培养成功。对L.gerbilli的前鞭毛体的亚显微结构的观察表明:1.质膜下微管间距约为50nm,比别的利什曼原虫的宽;2.鞭毛基部极少观察到基板(basal plate);3.线粒体发达,从动基体所在部位伸向虫体各个部位,内有复杂的结构;4.在通常情况下,L.gerbilli的动基体呈棒状,但当细胞膨胀后则无论在光镜或电镜下动基体均呈扁环结构;5.虫体后部有发达的复片层结构。这一结构由一系列的膜卷绕成,其意义不明。
收录类别其他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0-07-23
源URL[http://159.226.149.42:8088/handle/152453/186]  
专题昆明动物研究所_其他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吴传芬,李靖炎. 砂鼠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gerbilli)的亚显微结构[J]. 动物学研究,1988,9(3):249-254.
APA 吴传芬,&李靖炎.(1988).砂鼠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gerbilli)的亚显微结构.动物学研究,9(3),249-254.
MLA 吴传芬,et al."砂鼠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gerbilli)的亚显微结构".动物学研究 9.3(1988):249-254.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昆明动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