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几类“无线粒体”原生动物进化地位的探讨* ——来自DNA 拓扑异构酶Ⅱ的系统分析证据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何德1,2; 董玖红1,2; 文建凡[*]1; 辛德东1,2; 卢思奇3
刊名中国科学 C 辑生命科学
出版日期2005
卷号35期号:2页码:115~122
关键词原生动物 无线粒体 DNA 拓扑异构酶Ⅱ 系统树 进化地位
通讯作者wenjf@mail.kiz.ac.cn
合作状况其它
中文摘要以贾第虫、毛滴虫、内变形虫和微孢子虫等为代表的几类寄生原生动物曾因为“无线粒体”,再加上其他一些似乎介于原核和真核细胞之间的原始特点和分子系统树中它们往往处在真核生物的最基部等证据,而被有些人认为是目前已知的一类最原始的真核生物类群——Archezoa,其进化地位应该是处在真核细胞通过“内共生”产生线粒体之前的极早阶段.这一观点一度被部分学者认为对探讨真核细胞(生物)的起源、进化极为重要,是进化生物学上的重要突破.然而,近年来不断有研究对此提出质疑.我们首先扩增、测序并鉴定了蓝氏贾第虫、阴道毛滴虫和痢疾内变形虫的DNA拓扑异构酶Ⅱ序列,再结合GenBank数据库中已有的脑炎微孢子虫和其他一系列处在不同进化地位的真核生物的相应序列数据,用多种方法构建出分子系统树,对这些“无线粒体”原生动物的进化地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由于DNA拓扑异构酶Ⅱ的特点和可以克服“长枝吸引”等以往分子系统分析中的不足,所构建的系统树不仅能有效地反映出已普遍接受的真核生物各主要类群的系统关系,而且显示出这些“无线粒体”原生动物不同于以前系统树所推测的进化地位:它们并非是最早分支出来的真核生物,而是在具有线粒体的生物如动基体类或菌虫类等之后才分化的、分别属于不同进化地位的类?
收录类别其他
资助信息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批准号:KSCX2-SW-101C);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90408016,30021004,30170135);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经费项目(批准号:2000YP19)资助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0-08-10
源URL[http://159.226.149.42:8088/handle/152453/1155]  
专题昆明动物研究所_真核细胞进化基因组
昆明动物研究所_细胞与分子进化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细胞与分子进化重点实验室, 昆明 650223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100091
3.首都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北京100054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何德,董玖红,文建凡[*],等. 几类“无线粒体”原生动物进化地位的探讨* ——来自DNA 拓扑异构酶Ⅱ的系统分析证据[J]. 中国科学 C 辑生命科学,2005,35(2):115~122.
APA 何德,董玖红,文建凡[*],辛德东,&卢思奇.(2005).几类“无线粒体”原生动物进化地位的探讨* ——来自DNA 拓扑异构酶Ⅱ的系统分析证据.中国科学 C 辑生命科学,35(2),115~122.
MLA 何德,et al."几类“无线粒体”原生动物进化地位的探讨* ——来自DNA 拓扑异构酶Ⅱ的系统分析证据".中国科学 C 辑生命科学 35.2(2005):115~122.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昆明动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