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次生林透光伐20年后红松的群落地位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胡理乐; 闫伯前; 朱教君; 于立忠
刊名首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论文集
出版日期2005
页码5
关键词透光伐 红松 群落垂直结构 次生林
中文摘要透光伐是红松人工更新的一种重要手段。辽宁省清原县大苏河林场1986年在次生阔叶林中进行砍大留小择伐作业,并在伐后形成的林窗中种植3a生红松幼苗,高约25cm。20年后笔者对该群落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到如下结论:透光伐20年后林冠郁闭己达到0.8,最高植株高达18m, 冠层植株主要分布于9~15m高度级。所有红松不高于4m,平均高仅1.8m,3m以上的植株仅占13.9%, 这表明大部分红松仍位于灌木层,同时也说明在缺乏光照的林下红松生长十分缓慢。红松20年后的存活率仍高达30.6%,表明红松幼苗比较耐荫。红松进入林冠层的几率很小,如不再次进行透光伐, 红松很可能渐渐死亡。笔者认为对红松进行透光伐至...
源URL[http://210.72.129.5/handle/321005/76794]  
专题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_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_期刊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胡理乐,闫伯前,朱教君,等. 次生林透光伐20年后红松的群落地位[J]. 首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论文集,2005:5.
APA 胡理乐,闫伯前,朱教君,&于立忠.(2005).次生林透光伐20年后红松的群落地位.首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论文集,5.
MLA 胡理乐,et al."次生林透光伐20年后红松的群落地位".首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论文集 (2005):5.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