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科尔沁沙地小叶锦鸡儿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格局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牛存洋; 阿拉木萨; 宗芹; 骆永明; 押田敏雄; 孙贵凡; 刘谦
刊名生态学杂志
出版日期2013
期号8页码:1980-1986
关键词科尔沁沙地 小叶锦鸡儿 地上-地下生物量 资源利用格局
中文摘要以科尔沁沙地18年生(成龄)和4年生(幼龄)人工小叶锦鸡儿以及天然小叶锦鸡儿灌丛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挖取根系法调查不同植被区小叶锦鸡儿的根系分布特点,研究其在生物量分配、根冠比、根系分布等方面对干旱环境的响应。结果表明:1)小叶锦鸡儿倾向于把更多的生物量分配于地下,其中天然植被地下生物量比重最大,4年生植被地下生物量比重最小。2)小叶锦鸡儿灌丛根系生物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其根系主要分布在0~100cm土层中。3)4年生小叶锦鸡儿吸收根呈现浅层分布特性,在地下0~50cm吸收根生物量显著高于18年生和天然植被(P<0.05);18年生和天然植被吸收根更多分布于50~100cm土层中。...
源URL[http://210.72.129.5/handle/321005/77745]  
专题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_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_期刊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牛存洋,阿拉木萨,宗芹,等. 科尔沁沙地小叶锦鸡儿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格局[J]. 生态学杂志,2013(8):1980-1986.
APA 牛存洋.,阿拉木萨.,宗芹.,骆永明.,押田敏雄.,...&刘谦.(2013).科尔沁沙地小叶锦鸡儿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格局.生态学杂志(8),1980-1986.
MLA 牛存洋,et al."科尔沁沙地小叶锦鸡儿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格局".生态学杂志 .8(2013):1980-1986.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