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利用方式对棕壤微团聚体组成的影响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刘晔; 邰日晶; 耿涌; 关连珠; 颜丽 |
刊名 | 辽宁农业科学
![]() |
出版日期 | 2010 |
期号 | 4页码:2016-01-05 |
关键词 | 土地利用方式 棕壤 微团聚体 |
中文摘要 | 棕壤是我国东部地区典型的地带性土壤,其特殊的气候地形条件决定了必须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才能保证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林地、蚕地和耕地3种利用方式下棕壤土体内部微团聚体的剖面分异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利用方式下,各粒级微团聚体在各层间差异较大。0~20 cm土层的<10μm微团聚体和特征微团聚体比例表现为随干预程度的提高而增加的趋势,而10~50μm和50~250μm微团聚体的变化均表现为随人为干预程度的提高而减少的趋势;(2)从各粒级微团聚体在剖面间的分布来看,<10μm微团聚体呈向下富集的趋势,与不同利用方式下无定形氧化铁的变化规律一致,同时特征微团聚体比例的变化规律与此相同... |
源URL | [http://210.72.129.5/handle/321005/78469] ![]() |
专题 | 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_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_期刊论文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刘晔,邰日晶,耿涌,等. 不同利用方式对棕壤微团聚体组成的影响[J]. 辽宁农业科学,2010(4):2016-01-05. |
APA | 刘晔,邰日晶,耿涌,关连珠,&颜丽.(2010).不同利用方式对棕壤微团聚体组成的影响.辽宁农业科学(4),2016-01-05. |
MLA | 刘晔,et al."不同利用方式对棕壤微团聚体组成的影响".辽宁农业科学 .4(2010):2016-01-05.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