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特殊环境要求的电气部件温度适应性加固技术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苏娜娜 |
学位类别 | 硕士 |
答辩日期 | 2016-05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授予地点 | 北京 |
导师 | 周国忠 |
关键词 | 电气部件,温度适应性加固,热电制冷器,热阻网络,FloTHERM |
中文摘要 |
伴随着电气技术的发展,为了满足更多功能的需求,将更多高性能、高功耗
元件集成在电气部件上,电气部件向高集成方向发展。受到安装空间或是工作环
境的限制,电气部件朝着小型化方向发展。电气部件在封闭的条件下或在高温环
境中长时间工作,将导致散热困难。上述这些因素都会带来电气部件温度适应性
问题。特别是航空航天领域里,电气部件所处环境温差变化大,空间有限,条件
苛刻,在恶劣的环境温度下,电气部件的性能会下降,影响可靠性和工作寿命。
为保证电气部件的宽温适应能力,本课题以提升电气部件温度适应性为目的,选
取热电制冷器为加固技术途径,对电气部件温度适应性加固系统的传热特性进行
相应分析,研制热控系统,为电气部件创造合适的工作环境温度。本阶段目标为
将电气部件的温度环境适应性从-40℃~+60℃提升至-55℃~+70℃。
作为研究电气部件温度适应性加固系统传热特性与热电控制的基础,对热电
制冷器工作特性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首先应用热阻网络法对典型的单级热电制
冷组件进行数学建模,得控制端热流量( c Q )以及性能系数(COP)这两个表征
热电制冷器工作性能的参数在稳态条件下的解析解,分析电流,散热器换热热阻
等参数对热电制冷器工作性能的影响。给出一定设计工况下,取性能系数最优值
时,电流和换热热阻的取值区间。
接着针对目前运用温度场理论计算或者实验方法进行电气部件加固系统传
热特性研究均较为复杂、不便的问题,通过合理的机理分析与简化,建立起电气
部件加固系统热网络模型和节点热平衡方程,从热网络模型中提取出不确定性热
网络参数并进行计算。通过热网络数学模型以及计算所得的设计参数,对电气部
件工作环境温度进行数值分析仿真,以便对热控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对热控设计
进行指导和优化。
然后针对传统的温度适应性加固方法中“设计后处理”的弊端,在将设计转化
成试验样机前引入热仿真分析,运用基于有限体积法的热分析软件FloTHERM
对电气部件温度适应性加固系统进行温度场的热模拟仿真,检验“准设计”的合理
性。
最后为了对电气部件工作空间进行恒温控制,设计了基于热电制冷器的控制
器。考虑到加固系统包含多个传感器和多片热电制冷片,采用单向温度控制、温
度梯度偏差和PID 算法为控制策略。构建热控实验平台,对电气部件工作环境进
行热电恒温控制的实验。在低温-55℃时,加固系统能够将电气部件工作环境温
度上升至-22℃,高温70℃时,能将工作环境温度降低至50℃。实验结果表明了热网络分析的有效性和温度适应性加固设计的合理性。 |
学科主题 |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
语种 | 中文 |
源URL | [http://ir.ioe.ac.cn/handle/181551/7993] ![]() |
专题 | 光电技术研究所_光电技术研究所博硕士论文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苏娜娜. 基于特殊环境要求的电气部件温度适应性加固技术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6.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光电技术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