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基于瞬变电磁法(TEM)的西昆仑地区多年冻土厚度探测与研究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刘广岳1; 王武1; 赵林1; 陈继1; 庞强强1; 王志伟1; 杜二计1
刊名冰川冻土
出版日期2015-02-15
期号01页码:38-48
关键词瞬变电磁法 多年冻土厚度 多年冻土下限 西昆仑
中文摘要多年冻土厚度对于多年冻土的区域分布和环境效应具有重要控制和指示意义.应用瞬变电磁法(TEM)对青藏高原西昆仑地区的多年冻土下限进行了探测,并结合钻孔资料分析了该研究区域多年冻土厚度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多年冻土厚度随地形、地质条件的差异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性.沿着219国道从509道班到奇台达坂的高山峡谷区,随着海拔的升高,多年冻土从无到有,而且,TEM探测到的多年冻土厚度从不到10 m到接近100 m,平均厚度约为55 m;自界山达坂向东到拉竹龙的低山丘陵区,除部分区域发育融区外,多年冻土厚度一般在50 m左右,TEM探测显示多年冻土平均厚度约为58 m;进入甜水海盆地,多年冻土厚度普遍超过60 m,TEM探测到靠近湖泊的盆地中心地带多年冻土平均厚度可达110 m.多年冻土厚度随地温的降低呈显著的线性增加趋势,10 m深度地温平均每降低1℃,多年冻土厚度增加29 m.多年冻土的厚度随海拔的升高显著增加,同时局地因素对多年冻土的发育有显著影响,其内在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收录类别CSCD
源URL[http://ir.casnw.net/handle/362004/25679]  
专题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_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未分类)_期刊论文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研究站
2.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广岳,王武,赵林,等. 基于瞬变电磁法(TEM)的西昆仑地区多年冻土厚度探测与研究[J]. 冰川冻土,2015(01):38-48.
APA 刘广岳.,王武.,赵林.,陈继.,庞强强.,...&杜二计.(2015).基于瞬变电磁法(TEM)的西昆仑地区多年冻土厚度探测与研究.冰川冻土(01),38-48.
MLA 刘广岳,et al."基于瞬变电磁法(TEM)的西昆仑地区多年冻土厚度探测与研究".冰川冻土 .01(2015):38-48.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