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风沙流吹袭对樟子松幼苗生长特性及其逆境生理特征的影响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 作者 | 赵哈林1; 李瑾1; 周瑞莲1; 云建英1; 曲浩1; 潘成臣1 |
| 刊名 | 生态学杂志
![]() |
| 出版日期 | 2015-03-11 |
| 期号 | 04页码:901-906 |
| 关键词 | 风沙流 生长特性 膜透性 保护酶 渗透调节物质 |
| 中文摘要 | 为了解樟子松幼苗对强风沙流不同时间吹袭的生理生态响应,2013年春季在内蒙古科尔沁沙地研究了8级大风下强风沙流(风速18 m·s-1,风沙流强度173 g·cm-1·min-1)吹袭10、20和30 min樟子松幼苗生长特性和一些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风吹时间增加,其株高生长速率下降,茎粗和冠幅生长加快,叶色发黄脱落量增加;与非风吹对照(CK)相比,30 min风吹处理的株高增长量下降52.6%,茎粗增长量、冠幅增长量和叶色发黄脱落量分别增加251.9%、256.0%和466.7%;随风吹时间增加,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丙二醛(MDA)含量、膜透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趋于增加;与CK相比,30 min风吹处理的RWC下降4.1%,MDA和膜透性分别增加10.3%和9.3%,SOD活性下降1.9%,POD活性、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分别增加55.5%、26.4%和50.0%。结果说明,强风沙流持续吹袭造成樟子松幼苗水分胁迫,使其高生长受抑,部分叶片发黄脱落,叶片膜脂过氧化加剧,细胞膜受损,为适应强风沙流吹袭,樟子松幼苗加快了茎粗和冠幅生长,通过增加POD活性和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以减轻细胞膜伤害,维持细胞正常膨压。 |
| 收录类别 | CSCD |
| 源URL | [http://ir.casnw.net/handle/362004/25884] ![]() |
| 专题 |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_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未分类)_期刊论文 |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2.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赵哈林,李瑾,周瑞莲,等. 强风沙流吹袭对樟子松幼苗生长特性及其逆境生理特征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2015(04):901-906. |
| APA | 赵哈林,李瑾,周瑞莲,云建英,曲浩,&潘成臣.(2015).强风沙流吹袭对樟子松幼苗生长特性及其逆境生理特征的影响.生态学杂志(04),901-906. |
| MLA | 赵哈林,et al."强风沙流吹袭对樟子松幼苗生长特性及其逆境生理特征的影响".生态学杂志 .04(2015):901-906.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