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棕壤不同利用方式下植物线虫垂直分布研究(英文)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孟凡祥,梁文举,欧伟,姜勇,李琪,闻大中 |
刊名 | JournalofForestryResearch
![]() |
出版日期 | 2005-03-30 |
期号 | 01页码:31-34+84 |
关键词 | 潮棕壤 土地利用 植物线虫 优势属 垂直分布 |
中文摘要 | 2003 年11 月,在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实验站潮棕壤经过不同利用方式后对水稻田、玉米地、撂荒地和林地开展了植物线虫垂直分布(0–15 cm 各土层)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某些优势属线虫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呈下降趋势。螺旋属(Helicotylenchus)线虫是4 种土地利用方式中最优势的属。水田丝尾属(Filenchus)、平滑属(Psilenchus)和垫刃属(Tylenchus)线虫主要分布在上层(0–20 cm),而撂荒地、林地中的针属(Paratylenchus)线虫及玉米地中的短体属(Pratylenchus)线虫能够分布在更深的土层(0–80 cm)。本研究揭示,植物线虫优势属数量与土壤化学特性指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不同利用方式螺旋属线虫数量与土壤C/N 比、全碳、全氮、全磷、碱解氮及Olsen-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水田丝尾属和平滑属线虫、玉米地短体属线虫、撂荒地针属线虫与土壤pH 程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全碳、全氮及碱解氮呈显著正相关。为了更正确地评价植物线虫种群数量,有必要根据植物线虫优势属的垂直分布特征来确定取样深度。图1 表1 参21。 |
收录类别 | CNKI |
语种 | 中文 |
公开日期 | 2011-05-05 ; 2011-05-19 |
源URL | [http://210.72.129.5/handle/321005/48224] ![]() |
专题 | 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_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_期刊论文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孟凡祥,梁文举,欧伟,姜勇,李琪,闻大中. 潮棕壤不同利用方式下植物线虫垂直分布研究(英文)[J]. JournalofForestryResearch,2005(01):31-34+84. |
APA | 孟凡祥,梁文举,欧伟,姜勇,李琪,闻大中.(2005).潮棕壤不同利用方式下植物线虫垂直分布研究(英文).JournalofForestryResearch(01),31-34+84. |
MLA | 孟凡祥,梁文举,欧伟,姜勇,李琪,闻大中."潮棕壤不同利用方式下植物线虫垂直分布研究(英文)".JournalofForestryResearch .01(2005):31-34+84.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