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水稻外观品质稳定性分析及G×E互作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李凤芹 ; 贾燕 ; 李秀芬 ; 刘江 ; 姜秀英 ; 沈枫
刊名种子
出版日期2009-04-25
期号04页码:1079-1084
关键词水稻 外观品质 稳定性分析 G×E互作 气候因子
中文摘要基于AMM I模型,研究了25个水稻品种外观品质性状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并对参试品种垩白品质性状的稳定性、G×E互作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及气候生态适应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稻米长、宽及长宽比的G×E互作效应差异不显著,垩白率和垩白度的G×E互作效应达到了1%的显著水平。在此基础上将参试品种分为稳定性最好垩白适中、稳定性适中垩白较小及稳定性和垩白性状均较差三类。垩白品质性状的iPCA与水稻生育期内的气温、日照、降雨的相关分析表明气候因子是决定G×E互作的一项重要环境因子。据此得到不同品种对气候因子的最佳品质适应性,如品种V 9和V 24(沈农9819和0142)的垩白率对温度较低的环境,V 23(盐优5858)的垩白度对相对寡照高温的环境具有特殊适应性,在实际生产中选择与这些品种有负向互作的地点可获得较低的稻米垩白率和垩白度。
收录类别CNKI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1-05-05
源URL[http://210.72.129.5/handle/321005/52114]  
专题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_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_期刊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凤芹,贾燕,李秀芬,等. 水稻外观品质稳定性分析及G×E互作与气候因子的关系[J]. 种子,2009(04):1079-1084.
APA 李凤芹,贾燕,李秀芬,刘江,姜秀英,&沈枫.(2009).水稻外观品质稳定性分析及G×E互作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种子(04),1079-1084.
MLA 李凤芹,et al."水稻外观品质稳定性分析及G×E互作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种子 .04(2009):1079-1084.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