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和水稻中正十六烷的结合残留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李书鼎,李雪莲,张少兰,马吉春 |
刊名 | 土壤学报
![]() |
出版日期 | 1998-02-28 |
期号 | 01页码:113-119 |
关键词 | 正十六烷 形态 结合残留 土壤 水稻 |
中文摘要 | 利用14C-正十六烷示踪技术、水稻盆栽和溶剂连续化学提取方法,研究了正十六烷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某些行为。结果表明,正十六烷容易进入水稻并累积于籽实,对人类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实验还探讨了土壤和水稻体内14C-正十六烷的存在和代谢转化过程。土壤中的正十六烷14C主要以溶剂可提取形式存在,大约占总14C的39%,其次是存在于土壤未分解的植物残体(大约占25%)和富啡酸组分(大约占23%)。以无机碳酸盐存在的大约占10%,进入胡敏酸(包括胡敏素)结构的数量较少,总计约占3%。正十六烷在水稻体内主要以结合残留态存在,大约占植物体总14C的98%,石油醚、乙醇和乙醇等有机溶剂可提取部分大约占2%。正十六烷进入水稻系统后,经历时间愈短,结合残留态愈少,溶剂可提态愈多。在石油醚提取液中,Rf值大于正十六烷的极性代谢物占21%。 |
收录类别 | CNKI |
语种 | 中文 |
公开日期 | 2011-05-05 ; 2011-05-20 |
源URL | [http://210.72.129.5/handle/321005/52432] ![]() |
专题 | 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_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_期刊论文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李书鼎,李雪莲,张少兰,马吉春. 土壤和水稻中正十六烷的结合残留[J]. 土壤学报,1998(01):113-119. |
APA | 李书鼎,李雪莲,张少兰,马吉春.(1998).土壤和水稻中正十六烷的结合残留.土壤学报(01),113-119. |
MLA | 李书鼎,李雪莲,张少兰,马吉春."土壤和水稻中正十六烷的结合残留".土壤学报 .01(1998):113-119.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