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用分子轨道法探讨油田废水中取代苯系物的毒性效应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籍国东,孙铁珩,隋欣
刊名应用生态学报
出版日期2002-04-30
期号04页码:463-466
关键词油田废水 取代苯系物 毒性效应 QSAR
中文摘要采用半经验的分子轨道AM1方法中的MOPAC软件包计算了55种在油田废水中易于检出的取代苯系物的分子轨道能(EHOMO,ELUMO,ENHOMO,ENLUMO)、分子生成热(△H0f)和偶极矩(μ)等量化参数,结合一阶价分子连接性指数(1XV)和正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与实验所得发光菌的半数活性浓度(EC50)成功建立了多参数定量-结构活性关系模式.在分类建模的基础上,又获得了仅包含1XV和EHOMO两个参数的55种取代苯系物的定量结构-活性相关模式.探讨了不同取代基的毒性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量化参数与物化参数结合能够很好地预测油田废水中具有不同取代基团的取代苯系物的生物活性,预测模式中量子化学参数的出现有利于深入探讨油田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毒性效应.
收录类别CNKI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1-05-05
源URL[http://210.72.129.5/handle/321005/53272]  
专题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_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_期刊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籍国东,孙铁珩,隋欣. 用分子轨道法探讨油田废水中取代苯系物的毒性效应[J]. 应用生态学报,2002(04):463-466.
APA 籍国东,孙铁珩,隋欣.(2002).用分子轨道法探讨油田废水中取代苯系物的毒性效应.应用生态学报(04),463-466.
MLA 籍国东,孙铁珩,隋欣."用分子轨道法探讨油田废水中取代苯系物的毒性效应".应用生态学报 .04(2002):463-466.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