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杏仁核为种子点的静息态功能连接: 基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 作者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张晓雨![]() |
学位类别 | 硕士 |
答辩日期 | 2017-05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授予地点 | 北京 |
导师 | 张文彩 ; 张建新 |
关键词 | 创伤后应激障碍 DSM-5 七维症状表型模型 静息态功能连接 杏仁核 内侧前额叶 |
其他题名 | Altered resting-stat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of the amygdala in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
学位专业 | 应用心理学 |
中文摘要 |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是个体暴露在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应激事件后出现的一种持续的、严重的心理疾病。地震幸存者群体是罹患PTSD 的高危人群。基于最新的DSM-5 诊断标准,研究者们发现DSM-5 七维症状表型模型最能代表PTSD 症状结构,但目前尚缺乏神经影像学证据。鉴于上述原因,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基于DSM-5 诊断标准,采集经历地震被试的fMRI 静息态功能像,探索PTSD 患者静息态功能连接的异常,并在此基础上探索静息态功能连接异常与DSM-5 七维混合模型之间的关系。方法:从填写PCL-5、CES-D、创伤暴露自评问卷的汶川地震重灾区幸存者中,选择地震创伤暴露且符合PTSD 评估标准的被试33 人;创伤暴露非PTSD 被试33 人,通过以杏仁核为种子点的功能连接,找到PTSD 发生变异关键脑区,并建立变异脑区与PTSD 七维症状表型模型的相关关系。 |
语种 | 中文 |
源URL | [http://ir.psych.ac.cn/handle/311026/21402] ![]() |
专题 | 心理研究所_健康与遗传心理学研究室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张晓雨. 以杏仁核为种子点的静息态功能连接: 基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 作者[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7.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心理研究所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