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中国古代相对于恒星背景的天象观测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吴守贤 ; 刘次沅
刊名陕西天文台台刊
出版日期1990
期号2页码:31-38
关键词中国古代:5748 恒星位置:5243 古代记录:3237 天象观测:2778 天体:2244 赤纬:2197 赤经:2103 赤道坐标系:1559 术语:1525 运动:1484
ISSN号1001-1544
产权排序1
中文摘要中国古代使用一个完整的赤道坐标系来表达恒星位置,赤经、赤纬和分点的概念都是十分清楚的。现存最早的星表是产生于公元前4世纪的石氏星经,后世又对恒星坐标进行过多次系统观测。“运动的天体”(日、月、行星、彗星、流星等)的位置用它们与恒星的相对关系来表示,赤经赤纬很少用到。文中对各种天体的位置表达方法逐一进行了介绍。要搞清这些运动天体的真实位置,就必须搞清古代记录中所用的各种单位和术语,本文对古代常用的角度单位“丈、尺、寸”进行统计分析,得到1尺等于1度的结论。对于古代记录中最常用到的术语“犯”,通过《元史》中800个月犯星记录和《宋史》中100多个土星犯星记录的计算和分析,讨论了它的含义。本文系IAU141学术讨论会《空间参考坐标系》论文。1989年10月发表于列宁格勒。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2-07-10
源URL[http://210.72.145.45/handle/361003/4210]  
专题国家授时中心_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吴守贤,刘次沅. 中国古代相对于恒星背景的天象观测[J]. 陕西天文台台刊,1990(2):31-38.
APA 吴守贤,&刘次沅.(1990).中国古代相对于恒星背景的天象观测.陕西天文台台刊(2),31-38.
MLA 吴守贤,et al."中国古代相对于恒星背景的天象观测".陕西天文台台刊 .2(1990):31-38.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国家授时中心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