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具有抗HIV病毒活性的杂多酸HPA-23与谷胱甘肽的作用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赵大庆 ; 高新风 ; 吴亦洁 ; 孝延文 ; 裴奉奎 ; 倪嘉缵 ; 刘景福 ; 刘娅
刊名无机化学学报
出版日期1994
卷号10期号:2页码:155-159
ISSN号1001-4861
关键词核磁共振 杂多酸 谷胱甘肽
中文摘要以谷胱甘肽作为病毒包络蛋白的模拟物,用NMR方法研究了与具有抗爱滋病病毒活性杂多酸HPA-23的作用.对不同配比的HPA-23和谷胱甘肽混合物的1H和183WNMR谱研究结果表明,还原型和氧化型谷胱甘肽均以C末端COO-与HPA-23骨架的钨原子配位,还原型谷胱甘肽侧链上的巯基(SH)也参加配位.COSY谱证明了SH配位为慢交换反应.早在七十年代初,人们就发现杂多酸具有抗病毒活性[1,2].最近报道[NH4]18[NaSb9W21O88]·24H2O(结构代号为HPA-23)具有很高的抗爱滋病病毒活性,在法国已进入临床应用[3].但从分子水平研究杂多酸化合物抗病毒的机理.目前尚未见到国内外报道.而作为病毒可以广义地看作由一个蛋白外壳包裹,内部则为核酸.爱滋病病毒同样由两层蛋白所包裹,与宿主细胞发生吸附作用主要是通过外层包络蛋白(GP120)[4],该蛋白的活性组份是一个由8个氨基酸组成的T(Ala-Ser-Thr-Thr-Thr-Asn-Tyr-Thn)肽段[5].我们以容易得到的三肽一谷胱甘肽作为病毒包络蛋白的模拟物,用NMR方法研究杂多酸HPA-23与它的作用.结果表明还原型和氧化型谷胱甘肽均以C末端C
收录类别CSCD收录国内期刊论文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0-12-30 ; 2011-06-10
源URL[http://ir.ciac.jl.cn/handle/322003/28829]  
专题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_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知识产出_期刊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赵大庆,高新风,吴亦洁,等. 具有抗HIV病毒活性的杂多酸HPA-23与谷胱甘肽的作用[J]. 无机化学学报,1994,10(2):155-159.
APA 赵大庆.,高新风.,吴亦洁.,孝延文.,裴奉奎.,...&刘娅.(1994).具有抗HIV病毒活性的杂多酸HPA-23与谷胱甘肽的作用.无机化学学报,10(2),155-159.
MLA 赵大庆,et al."具有抗HIV病毒活性的杂多酸HPA-23与谷胱甘肽的作用".无机化学学报 10.2(1994):155-159.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