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钝头体再入气固热耦合计算方法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田保未1,2
答辩日期2018-05-28
文献子类硕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北京
其他责任者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导师龙丽平
关键词耦合计算 碳基复合材料 烧蚀 网格移动 重映
学位专业固体力学
其他题名A Coupling Calculation with Aerodynamic -Ablation and Thermal Response for nose-tip of Re-entry Vehicle
英文摘要

    高超声速飞行器再入大气层的过程中气动加热非常严重,飞行器周围,特别是前缘的气动热环境极其恶劣。为了保证主体结构的正常工作,必须对气动热环境恶劣的地方进行防热处理。工程中较常使用的热防护方案是烧蚀热防护。准确计算烧蚀量的多少,确定烧蚀涂层的厚度是工程中烧蚀热防护设计的重要工作。防热材料的后退不仅与材料本身的烧蚀性能有关,飞行器周围的气动热环境对其也有很大的影响,气动条件、温度场和烧蚀三者互相影响,因此发展气动—烧蚀—温度场耦合计算的程序对于准确模拟烧蚀边界后退、确定防热材料厚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发展了一套考虑气动、烧蚀和瞬态温度分布的耦合计算方法。首先将钝头体再入的飞行轨迹离散化,在每一个离散状态进行气动—烧蚀—传热耦合计算,得到在极小时间段内的烧蚀后退量,利用网格移动算法重新生成计算域并将旧网格量重映到新网格,再进行下一时间段迭代,依次计算每一时间段内的烧蚀量,以达到模拟烧蚀外形后退的目的。

    耦合计算中需要知道气动热参数。本文给出了利用工程算法快速计算钝头体周围气动热的算法和程序,对钝双锥模型和单锥模型周围的压力分布和热流分布作了计算,同时给出了精确数值模拟的结果。实现气动计算和烧蚀—热传导模块之间的数据交换。

    对于C/C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作了具体分析,给出了基于平衡化学反应的烧蚀模型和程序,并利用本文的程序分析了烧蚀产物与温度、压强的关系。烧蚀模块改变了气动计算和热传导计算区域的边界,本文利用ALE方法中的相关技术,给出了网格刷新的算法和针对四边形单元的重映算法。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本文针对特定的钝头体再入过程进行耦合模拟。分别利用工程算法和精确数值模拟两种方法来求解再入钝头体周围的气动力和气动热,并将气动结果传递给烧蚀—热传导模块进行耦合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利用耦合计算的方法基本能得到与试验相接近的烧蚀外形。同时也分析了影响烧蚀外形的关键因素。
 

语种中文
源URL[http://dspace.imech.ac.cn/handle/311007/73184]  
专题力学研究所_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田保未. 钝头体再入气固热耦合计算方法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8.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力学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