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北缘上石炭统碎屑岩—碳酸盐岩高频转换过程及驱动机制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魏小洁; 马寅生; 李宗星; 祁柯宁; 郭迎春; 彭博; 胡俊杰; 刘奎 |
刊名 | 古地理学报
![]() |
出版日期 | 2018 |
卷号 | 20期号:03页码:409-422 |
关键词 | 柴达木盆地 上石炭统 混积层系 海平面变化 下切谷 |
英文摘要 | 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分别产自"外源、浑水"与"内源、清水"环境,二者的交替互层沉积可反映古水体性质、物源供给及气候等环境要素的频繁改变。晚石炭世,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相对稳定,盆内发育巨厚的、多级次嵌套的"碎屑岩—碳酸盐岩混积层系",记录了"冰室地球"冰川活动下的古海平面大幅度升降和古气候、古环境频繁交替信息。文中以柴达木盆地北缘连续完整露头剖面和钻井取心剖面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前人研究成果,通过详细的岩心、露头及镜下薄片观察,在研究区重点层段识别出下切谷充填型碎屑岩沉积和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组成的频繁互层序列。碎屑岩—碳酸盐岩互层组合序列在垂向上的有序叠加,构成了复合海平面变化旋回层序,其从碳酸盐岩—改造型台地沉积开始,向上依次发育碎屑岩下切谷充填序列的底部冲积河道沉积、中部河口湾序列和顶部代表海泛面的泥岩沉积,最后转变为碳酸盐岩向海到向陆台地亚相,反映了一个显著的早期海退—中期逐渐海侵—后期再次海退的旋回过程。冰川期急剧变冷的气候和冰川型高频的大幅度海平面升降,驱动滨线及相带迁移,影响到碎屑岩供给速率和碳酸盐生产率,造成了碎屑岩—碳酸盐岩的高频转换。 |
资助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编号:41702124,4160212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772272);;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17M620854)联合资助~~ |
源URL | [http://ir.scsio.ac.cn/handle/344004/17186] ![]() |
专题 | 南海海洋研究所_中科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 |
通讯作者 | 魏小洁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魏小洁,马寅生,李宗星,等. 柴达木盆地北缘上石炭统碎屑岩—碳酸盐岩高频转换过程及驱动机制[J]. 古地理学报,2018,20(03):409-422. |
APA | 魏小洁.,马寅生.,李宗星.,祁柯宁.,郭迎春.,...&刘奎.(2018).柴达木盆地北缘上石炭统碎屑岩—碳酸盐岩高频转换过程及驱动机制.古地理学报,20(03),409-422. |
MLA | 魏小洁,et al."柴达木盆地北缘上石炭统碎屑岩—碳酸盐岩高频转换过程及驱动机制".古地理学报 20.03(2018):409-422.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南海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