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中国沿海污损性海鞘生态特点及研究展望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韩帅帅; 曹文浩; 陈迪; 谢恩义; 严涛
刊名生态科学
出版日期2018
卷号37期号:01页码:186-191
关键词海鞘 污损 种类组成 分布
通讯作者韩帅帅
中文摘要海鞘是海洋污损生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附着会给水产养殖业带来严重危害。在中国沿海,引发生物污损的海鞘共8科20属40种,其中渤海海域7种,黄海17种,东海23种和南海27种。北方海域以柄瘤海鞘(Styela clava)、乳突皮海鞘(Molgula manhattensis)和米氏小叶鞘(Diplosoma listerianum)为优势种,南方则以冠瘤海鞘(Styela canopus)、皱瘤海鞘(S.plicata)和大洋纵列海鞘(Symplegma oceania)为优势种。海鞘污损特点与设施所处地理位置、浸海时间、环境状况等因子密切有关。今后除了继续对沿岸代表性海域开展深入研究外,还需结合海洋经济发展和科学研究的需要,加强离岸设施(尤其深海环境)污损生物群落的研究,以期更好地掌握污损性海鞘的组成分布、种群特点及发展趋势。
源URL[http://ir.scsio.ac.cn/handle/344004/17283]  
专题南海海洋研究所_中科院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韩帅帅,曹文浩,陈迪,等. 中国沿海污损性海鞘生态特点及研究展望[J]. 生态科学,2018,37(01):186-191.
APA 韩帅帅,曹文浩,陈迪,谢恩义,&严涛.(2018).中国沿海污损性海鞘生态特点及研究展望.生态科学,37(01),186-191.
MLA 韩帅帅,et al."中国沿海污损性海鞘生态特点及研究展望".生态科学 37.01(2018):186-191.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南海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