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南海东北部分粒级叶绿素a和超微型光合生物的周日变化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姜歆; 黄良民; 谭烨辉; 李佳俊; 柯志新; 赵春宇
刊名海洋通报
出版日期2017
卷号36期号:06页码:689-699
关键词分粒级叶绿素a 超微型光合生物 昼夜变化 季节变化 南海东北部
通讯作者姜歆
中文摘要分别于2014年春、秋和2015年夏3个季节对南海东北部A站位(118°E,21.5°N)分粒级叶绿素a浓度和超微型光合生物(原绿球藻、聚球藻和超微型真核藻类)细胞丰度的昼夜变化进行了24 h时间序列连续观测和分析。通过萃取荧光法分析叶绿素a浓度,发现叶绿素a浓度呈现明显的昼夜变化,春季正午最高,秋季和夏季基本变化趋势为白天升高,夜晚降低;而因夏季中午的光抑制作用,叶绿素a的浓度相对较低。超微型光合生物(0.2~3μm)对总叶绿素a的贡献最高(>71.49%),小型浮游植物(>20μm)贡献率最低(<10.41%)。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到3个超微型光合生物类群;其中,原绿球藻为优势类群,最大细胞丰度达1.05×10~5cells/m L,其次是聚球藻,超微型真核藻类的细胞丰度最低,但由于其单位细胞内的叶绿素a含量高,所以可能对叶绿素a的贡献最大。聚球藻丰度基本上白天下降,傍晚到午夜上升;秋季和夏季,超微型真核藻类的丰度白天高,夜晚低,而春季则相反;原绿球藻在秋季和春季的昼夜变化规律和超微型真核藻类相似。在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下,光照是调控叶绿素a浓度和超微型光合生物丰度昼夜变化的一个关键因素。季节变化上,原绿球藻的细胞丰度季节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聚球藻的季节变化为秋>夏>春,超微型真核藻类的季节变化规律和聚球藻相反。
源URL[http://ir.scsio.ac.cn/handle/344004/17291]  
专题南海海洋研究所_中科院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姜歆,黄良民,谭烨辉,等. 南海东北部分粒级叶绿素a和超微型光合生物的周日变化[J]. 海洋通报,2017,36(06):689-699.
APA 姜歆,黄良民,谭烨辉,李佳俊,柯志新,&赵春宇.(2017).南海东北部分粒级叶绿素a和超微型光合生物的周日变化.海洋通报,36(06),689-699.
MLA 姜歆,et al."南海东北部分粒级叶绿素a和超微型光合生物的周日变化".海洋通报 36.06(2017):689-699.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南海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