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大鹏澳养殖半叶马尾藻的生长、生物修复潜力及其饲料价值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于宗赫; 罗鹏; 任春华; 黄文; 陈廷; 胡超群
出版日期2017
页码1
关键词养殖污染 复合生态养殖(IMTA) 海藻 营养价值 生物修复 重金属
通讯作者于宗赫
中文摘要近年来,大亚湾大鹏澳的鱼类和贝类养殖对当地海区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为了有效地调控海区环境,将大亚湾当地的马尾藻种类—半叶马尾藻(Sargassum hemiphyllum)引入到牡蛎区和网箱区,研究其作为生物滤器进行环境修复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2月月份各实验地点马尾藻均表现为较高的生长率,其中1月,2月,4月份牡蛎区马尾藻湿重特定生长率分别为7.16,6.16和2.25%/d,皆高于同时期网箱区养殖的马尾藻(分别为2.89,3.19和0.90%/d)。在4个月的养殖周期内,牡蛎区和网箱区马尾藻的生物量分别增加约40倍和7倍。各实验地点马尾藻N、P含量随时间变化较大,对于同一取样时期,网箱区马尾藻的P含量都要高于牡蛎区。整个实验期间,牡蛎区养殖的半叶马尾藻对C,N和P的富集能力分别为15016.90±6241.78,1112.45±459.81和134.69±55.46 mg/株,均显著高于网箱区海藻的富集能力(分别为2457.46±1073.78,180.27±75.23和13.69±5.88 mg/株)。各地点养殖半叶马尾藻的营养成分均高于常用的海参饵料藻,而藻体重金属含量(Pb,Cd和Cr)也均在水产饲料安全标准之内;牡蛎区养殖的马尾藻粗蛋白、粗脂肪含量要比网箱区高,而重金属含量却要低于后者。因此,我们认为牡蛎区是进行半叶马尾藻养殖的首选区域,在大鹏澳牡蛎区推广马尾藻规模化养殖不仅可以减轻现有海水养殖对整个海湾环境的污染,同时可以得到更多高质量的海藻。
源URL[http://ir.scsio.ac.cn/handle/344004/17300]  
专题南海海洋研究所_中科院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于宗赫,罗鹏,任春华,等. 大鹏澳养殖半叶马尾藻的生长、生物修复潜力及其饲料价值[J],2017:1.
APA 于宗赫,罗鹏,任春华,黄文,陈廷,&胡超群.(2017).大鹏澳养殖半叶马尾藻的生长、生物修复潜力及其饲料价值.,1.
MLA 于宗赫,et al."大鹏澳养殖半叶马尾藻的生长、生物修复潜力及其饲料价值".(2017):1.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南海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