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湾春季和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黄驰; 江志坚; 张景平; 黄小平 |
刊名 | 渔业研究
![]() |
出版日期 | 2017 |
卷号 | 39期号:04页码:272-282 |
关键词 |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人类干扰 钦州湾 |
通讯作者 | 黄驰 |
中文摘要 | 为了解钦州湾大型底栖动物及其群落结构状况,于2011年春季和2012年秋季对钦州湾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钦州湾春季和秋季大型底栖动物分别有31种和33种,均以多毛类、软体动物和甲壳类为主,优势种均为鳞片帝纹蛤(Timoclea imbricata Sowerby)。春季和秋季平均生物栖息密度分别为117.92 ind/m~2和152.50 ind/m~2,秋季大于春季;春季和秋季平均生物量分别为63.93 g/m~2和41.20 g/m~2,春季大于秋季;春季和秋季平均生物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60和1.93,秋季大于春季。上述生物群落结构参数在空间分布总体表现为在排污区和填海区较低,说明污水排放和填海等人类活动已对钦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产生了明显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半封闭性海湾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
源URL | [http://ir.scsio.ac.cn/handle/344004/17310] ![]() |
专题 | 南海海洋研究所_中科院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黄驰,江志坚,张景平,等. 钦州湾春季和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J]. 渔业研究,2017,39(04):272-282. |
APA | 黄驰,江志坚,张景平,&黄小平.(2017).钦州湾春季和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渔业研究,39(04),272-282. |
MLA | 黄驰,et al."钦州湾春季和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渔业研究 39.04(2017):272-282.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南海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