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地覆被类型空间分异的图谱分析
文献类型:中文期刊论文
作者 | 廖顺宝1; 岳艳琳1; 梁燕1; 郑琰琳1; 蒋笑1 |
发表日期 | 2016 |
关键词 | 土地覆被 空间分异 地学信息图谱 纬度 经度 高程 格网 |
英文摘要 | 地学信息图谱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研究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利用地学信息图谱进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研究多集中于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变化强度等方面,而对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很少.生成土地覆被类型随纬度、经度、海拔高程以及1°×1°格网的空间信息图谱,通过图谱分析发现:在6种一级土地覆被类型中,森林、草地、荒漠随纬度变化起伏较大;农田、聚落、水体、湿地随纬度变化相对较小.随经度的增加,森林、农田面积百分比逐渐上升;草地、荒漠面积百分比逐渐下降;聚落、水体、湿地无明显变化.随海拔升高,农田、聚落面积百分比逐渐下降;水体、湿地面积百分比逐渐上升;草地面积百分比先上升后下降;森林、荒漠面积百分比的变化大致呈“M”型.从东南到西北,面积占优的土地覆被类型出现了从森林-农田为主向草地为主再到荒漠为主的变化和过渡;聚落在东部沿海地区面积占优;水体、湿地在全国范围内无明显变化规律.最后,从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等方面简要分析了形成我国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空间分异的主要原因. |
出处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
期 | 02页:114-124 |
语种 | 中文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41663] ![]() |
专题 |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历年回溯文献 |
作者单位 | 1.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2.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4.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暨黄河文明传承与现代文明建设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廖顺宝,岳艳琳,梁燕,等. 中国土地覆被类型空间分异的图谱分析. 2016.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