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土壤地下水环境损害因果关系判定方法及应用

文献类型:中文期刊论文

作者赵丹1; 徐伟攀1; 朱文英1; 张衍燊1; 於方1
发表日期2016
关键词土壤 地下水 环境损害评估 因果关系判定
英文摘要因果关系判定是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关键环节.为了应对我国日益增加的土壤、地下水环境损害事件和诉讼需求,开展土壤与地下水环境损害因果关系判定技术方法研究十分必要.环境损害因果关系判定主要是通过构建污染源到受体的途径,来确定污染源与损害之间的关联性.基于该原则,结合土壤地下水调查评估实践,构建了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过程中因果关系判定的技术框架,包括源和受体中污染物的同源性分析、污染物在污染源与受体之间传输载体和介质的识别、传输污染物的载体的运动方向和污染物浓度梯度方向的确定、污染物在源和受体之间迁移途径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分析4个步骤.同源性利用指纹图谱、多元统计、同位素等方法进行分析,载体和介质基于地质和水文地质调查、污染调查等手段识别,载体和污染物迁移方向判断以及迁移途径连续性和完整性分析通过空间模拟等技术实现.将所构建的技术框架和方法在某企业与下游池塘污染事件案例中进行应用,指纹图谱分析结果显示,污染源(企业)和受损资源(池塘水体)中污染物主要为Zn,具有同源性;通过地质和水文地质调查识别出污染物传输的载体和介质为土壤和地下水;运用取样分析和空间模拟方法判断载体的运动方向为污染源向载体的方向,但地下水Zn污染羽在该方向上不连续;进一步结合影像分析、地质条件分析、人员访谈等,证实迁移途径不连续的原因为存在优势通道,最终判定污染源(企业)与下游池塘污染之间确实存在因果关系.案例应用也证实了该研究所提出的技术框架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出处环境科学研究
07页:1059-1066
语种中文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41590]  
专题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历年回溯文献
作者单位1.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环境风险与损害鉴定评估研究中心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赵丹,徐伟攀,朱文英,等. 土壤地下水环境损害因果关系判定方法及应用. 2016.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