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基于三维荧光及平行因子分析的川西高原河流水体CDOM特征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刘堰杨1; 秦纪洪2; 刘琛3![]() ![]() |
刊名 | 环境科学
![]() |
出版日期 | 2018 |
卷号 | 39期号:2页码:720-728 |
关键词 | 三维荧光及平行因子法(EEM-PARAFAC) 有色溶解性有机质 天然水体 川西高原河流 |
ISSN号 | 0250-3301 |
DOI | 10.13227/j.hjkx.201708208 |
其他题名 | Characteristics of Chromophoric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CDOM) in Rivers of Western Sichuan Plateau Based on EEM-PARAFAC Analysis |
产权排序 | 3 |
通讯作者 | 孙辉 |
英文摘要 | 川西高原草甸和高寒湿地是青藏高原重要土壤碳库之一,高原河流水体溶解性有机碳特征及其与土壤碳库关系研究,对于理解高寒区域土壤碳输出通量及强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川西高原高山峡谷区河流(岷江上游、杂谷脑河、抚边河)和高原夷平面河流(白河)水体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采用三维荧光及平行因子法(EEM-PARAFAC)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高原河流中CDOM主要有3种组分,即C_1(260/480, UVC类腐殖质)、C_2 [310/420(570), UVA类腐殖质]和C_3(280/370,类色氨酸);②河流沿程变化特征显示,高山峡谷区河流总荧光强度值较低,变化范围窄,高原夷平面河流(白河)与其相反;同时白河类腐殖质(C_1、C_2)荧光强度远高于其他3条河流,表明白河中源于沿岸草甸和湿地的陆源腐殖质高,而其余高山峡谷区3条河流陆源腐殖质输入相对低;③水体荧光特征参数(荧光指数FI、自生源指数BIX、腐殖化系数HIXb、新鲜度指数beta:alpha)表明,高山峡谷区河流CDOM来源具有外源兼内源双重特征,腐殖化程度低;高原夷平面河流CDOM腐殖化程度相对较高且降解程度低;④相关性分析发现4条河流中C_1、C_2极显著正相关,且白河C_1、C_2、C_3呈极显著正相关;所有河流beta:alpha与BIX呈极显著正相关,溶解性有机碳(DOC)与355 nm处吸收系数[alpha(355)]相关性不显著. |
语种 | 中文 |
CSCD记录号 | CSCD:6154541 |
源URL | [http://ir.imde.ac.cn/handle/131551/23043] ![]() |
专题 |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_山地表生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 |
作者单位 | 1.四川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四川省土壤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 2.成都大学环境系; 3.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刘堰杨,秦纪洪,刘琛,等. 基于三维荧光及平行因子分析的川西高原河流水体CDOM特征[J]. 环境科学,2018,39(2):720-728. |
APA | 刘堰杨,秦纪洪,刘琛,孙辉,唐翔宇,&范诗雨.(2018).基于三维荧光及平行因子分析的川西高原河流水体CDOM特征.环境科学,39(2),720-728. |
MLA | 刘堰杨,et al."基于三维荧光及平行因子分析的川西高原河流水体CDOM特征".环境科学 39.2(2018):720-728.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