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土坡耕地土壤大孔隙流的定量评价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王红兰1,2![]() ![]() ![]() |
刊名 | 农业工程学报
![]() |
出版日期 | 2017-11 |
卷号 | 33期号:22页码:167-174 |
关键词 | 土壤 径流 坡地 大孔隙流 土柱实验 Br-示踪 |
ISSN号 | 1002-6819 |
DOI | 10.11975/j.issn.1002-6819.2017.22.021 |
其他题名 |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macropore flow in purple soil of sloping cropland |
产权排序 | 1 |
通讯作者 | 崔俊芳 |
英文摘要 | 为阐明大孔隙丰富且孔径呈两极分化的紫色土坡耕地土壤大孔隙流的运移规律,通过室内土柱试验获取耕作层0~20 cm、非耕作层20~40 cm原状土柱和填装土柱的穿透曲线,分析饱和条件下土壤大孔隙流发生规律,并采用解析法CXTFIT软件拟合了水分优先运移参数,PFSP指标(大孔隙流引起的穿透曲线延展量与水动力弥散作用及两区作用引起的延展量的比值)定量评价土壤大孔隙流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1)以填装土柱水流为平衡基质流计算,耕作层0~20 cm原状土柱中大孔隙流的导水贡献率为66.2%~68.5%,而Br-累积淋出量占总淋出量的62.3%~66.1%。对于非耕作层20~40 cm,土壤大孔隙流导水贡献率为0.2%~1.7%,而Br-随大孔隙流运移的比例却达14.5%~20.5%。说明耕作层土壤中大孔隙流现象远比在非耕作层土壤中更为显著;2)PFSP值结果表明大孔隙流作用对穿透曲线延展量的贡献率最大,两区交换运移作用次之,水动力弥散作用的最小。即PFSP值越大,大孔隙流对总水流通量的贡献率越大。 |
学科主题 | S152.7 |
语种 | 中文 |
CSCD记录号 | CSCD:6129232 |
源URL | [http://ir.imde.ac.cn/handle/131551/20698] ![]() |
专题 |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_山地表生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 |
通讯作者 | 崔俊芳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2.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王红兰,蒋舜媛,崔俊芳,等. 紫色土坡耕地土壤大孔隙流的定量评价[J]. 农业工程学报,2017,33(22):167-174. |
APA | 王红兰,蒋舜媛,崔俊芳,&唐翔宇.(2017).紫色土坡耕地土壤大孔隙流的定量评价.农业工程学报,33(22),167-174. |
MLA | 王红兰,et al."紫色土坡耕地土壤大孔隙流的定量评价".农业工程学报 33.22(2017):167-174.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