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上游生态系统服务与居民福祉的空间关联及其动态特征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张继飞1![]() ![]() |
刊名 | 山地学报
![]() |
出版日期 | 2017 |
卷号 | 35期号:3页码:388-398 |
关键词 | 生态系统服务 居民福祉 空间关联 动态特征 岷江上游 青藏高原东缘 |
ISSN号 | 1008-2786 |
DOI | 10.16089/j.cnki.1008-2786.000235 |
其他题名 | Spatial Relationship and Its Dynamic Features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Human Wellbeing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Minjiang River |
通讯作者 | 邓伟 |
英文摘要 | 厘清区域尺度生态系统服务与居民福祉的空间关联特征是生态系统管理服务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借助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评估法,引入校正参数和购买力指数,基于土地利用及统计数据测算了青藏高原东缘岷江上游乡镇尺度近11年来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并探讨了生态系统服务与居民福祉的空间关系及其变化。结果表明: (1)研究期内人均ESV和居民福祉均呈不断增加趋势。人均ESV空间分布呈干流沿线较低、支流沿线较高的格局,人均ESV缓慢上升与生态保护政策的实施密不可分;居民福祉空间分布呈北部、南部高,中部低的局面,在黑水和理县-茂县交界(杂谷脑河入汇岷江处)形成一个持续性居民福祉洼地,福祉水平相对降低的乡镇基本位于高山峡谷。(2)利用Delaunay三角聚类将研究区89个乡镇分为6种空间关系模式:高服务高福祉、中服务高福祉、中服务低福祉、低服务高福祉、低服务中福祉和低服务低福祉。研究期内研究区大部分乡镇的居民福祉得到提升,居民福祉长期低水平徘徊乡镇主要位于黑水县中部、东部;研究区整体生态系统服务水平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过程。(3)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状况虽整体趋好,但岷江源头区生态系统服务却出现明显的下降态势。依据生态系统服务与居民福祉的空间关系类型,尝试提出生态系统服务管理的针对性建议。研究结果有望为岷江上游生态系统服务与居民福祉协同发展及生态屏障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
学科主题 | X171.1 |
语种 | 中文 |
CSCD记录号 | CSCD:6031606 |
源URL | [http://ir.imde.ac.cn/handle/131551/19143] ![]() |
专题 |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_山区发展研究中心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山区发展研究中心 2.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张继飞,邓伟,朱昌丽,等. 岷江上游生态系统服务与居民福祉的空间关联及其动态特征[J]. 山地学报,2017,35(3):388-398. |
APA | 张继飞,邓伟,朱昌丽,&赵宇鸾.(2017).岷江上游生态系统服务与居民福祉的空间关联及其动态特征.山地学报,35(3),388-398. |
MLA | 张继飞,et al."岷江上游生态系统服务与居民福祉的空间关联及其动态特征".山地学报 35.3(2017):388-398.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